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636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2541篇
社会学   4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11.
华文夏令营通过提供文化知识和中国阅历来影响和增强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文化认识、认知、认同,从而增强其与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能够在世界舆论场中对所在国受众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华文夏令营在实际运作中的确起到了增强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因此,应该正视夏令营举办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创办模式,通过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保持与华裔新生代的长期联系,巩固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2.
以布迪厄场域理论来考察不同社会形态下青年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实践,发现青年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在具有“位置-权力”关系的场域中展开,“位置-权力”关系通过信息资本的占有而建构。社会形态随技术变革更迭,青年与社会信息互动的场域逻辑与运行机制发生相应转变。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青年与社会的互动场域变得多样,并且发生着从家庭向学校再向网络空间的偏向性转换,场域运行的推动力量也从时间权威向结构权威再向认同权威转换。可以说,青年与社会信息互动场域的转换,正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对“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信息传播时空观的生产实践与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113.
一个民族的文化通常有其系统性与适用的价值观,在当今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未来栋梁的大学生选择何种价值观体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借鉴相关价值观研究理论,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大学生的7个价值观类型,并揭示出大学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即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而极端功利与利己主义受到大学生的强烈排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不统一的特点,实用主义观念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传统价值观中的"节俭观"和"宿命论"在大学生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4.
《胡杨女人》是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生产的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该剧得以在央视1套和8套连续4次反复播出,与其在创作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无关联,尤其突出表现为剧作的商品消费性特征明显,即注重讲故事、民俗文化参与叙事、自然景观的奇异化。该剧的成功为文化产业化时代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15.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品性,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  相似文献   
116.
网络受众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其不同的心理状态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网络受众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泄愤心理、从众心理、窥私心理、投射心理以及选择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的成因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政府公信力低以及受众理性精神不足。唯有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网络法治监管,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辟谣中介组织以及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途径,才能培育成熟的网络受众心理,从而提升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7.
穿越题材电视剧观众的接受心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穿越题材电视剧的流行与观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剧中现代失意古代得志的人物设置,满足了观众潜意识中自我实现的愿望;作品借历史故事对现代人情感诉求的表达,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认同;其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古代情境与现代语汇及思想的碰撞,则给观众带来某种轻松愉悦的享受;其形形色色的穿越方式和穿越过程,则大大激发和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其打破时空束缚的剧情设置,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内心不再受限于时空规定性的潜在欲望与需求。这些使得穿越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穿越剧的模式化和媚俗化倾向也十分明显,极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18.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developing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responsive systems of care in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external and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pressures contributed to the degree of adoption of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responsive practices in the nation's outpatient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system early in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of care. Findings show that a higher degree of adoption of culturally competent practices was most likely in treatment programs with high dependence on external funding and regulation. Internally, programs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lowest degree of adoption, while managers’ cultural sensitivity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a high degree of adoption of these responsive practices. Considering the passage of recent legislation enforcing the use of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mpetence in health care, implications of these baseline findings on early adoption patterns are discussed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health care policy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19.
Coparent counseling is a method of helping moderate- and high-conflict divorced or separated parents improve their shared caretaking of their children. Because it is a relatively new modality, its practitioners face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in their efforts to practice ethically. In the present article, infor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regarding confidentiality, separate meetings with parents, interactions with attorneys and the court, meetings with the children, insurance billing, competence, and informed consent.  相似文献   
120.
《科学发展》2014,(3):45-54
在全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上海文化消费尤为繁盛。在载体方面,创新与多元化趋势增强。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产品更加多样化,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不足、消费理念薄弱等问题。电影节、书展、动漫节、艺术节、艺博会五大节庆类公共文化平台在消费产品多元化、亲民化、国际化方面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媒体作为市场主导的自主型文化消费载体,发展迅猛。网购、APP、微博经济、网络文学消费稳步增长。在客体方面,假日旅游和出境游消费火爆,私人影院等体验式消费备受青睐,演艺、奢侈品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在主体方面,上海已形成高、中、低3类消费主体并存的文化消费格局,阶层化倾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