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傣泰民族起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民族研究》2006,1(5):85-93
本文认为,傣泰民族虽然不是像早先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从西亚或中国北方迁徙而来的,南诏王国也不是傣泰民族建立的,但这个民族也不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他们今天居住的这一地区的土著。他们的发祥地是在今广西、云南和越南交界一带的壮族及其支系聚居的地区。  相似文献   
452.
掸傣民族共源于百越民族群体中的骆越,其先民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僚族,很早就分布在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的结合部,并有逐渐向南扩展的趋势,当近现代国家产生以后,原来有族源关系的各部分,开始分属于不同国家,出现了虽有关系但又有区别的掸、佬、泰等族称,这反映了近现代国家观念意识之下新民族群体的诞生,同源异流民族的分化与发展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453.
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章学诚在伦理观方面持比较保守的态度,无法理解戴震对程朱学术的批评;二是章学诚在历史哲学方面持动态的发展观,从道的历时性角度揭示了道的开放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批评戴震的"道在六经"的观点,有其学术的合理性;三是章学诚在地方志编纂方面批评戴震的地方志思想。因为二人的地方志观念不同,各有所是,故对此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54.
从戴复古生前开始,对他是否读书的问题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引发争论。其实,争论出现的原因在于南宋诗坛风气的嬗变。“资书以为诗”和“捐书以为诗”这两种不同诗学主张的此消彼长,明显地影响着对戴复古评价的高低,并一直延续到后代。在江西派长期占据诗坛的背景下,社会上崇尚“资书以为诗”的风气。戴复古因从小失学而深感自卑,但他一直努力弥补以往学习的不足。随着江西派的衰落,崇尚晚唐诗风的永嘉四灵兴起,开始提倡“捐书以为诗”,此时戴复古所擅长的白描手法受到了社会的认可,读书多寡也不再被视为问题。但晚年的戴复古已经认识到江西派和晚唐派各自的利弊得失,从而提出上追大雅、宗法杜甫的主张。这正是他饱读诗书,转益多师,对前辈诗人反复比鉴后所取得的进步。因此,从戴复古一生的创作实践和诗学造诣看,他确实是腹有诗书的。  相似文献   
455.
吴缜的考据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套较为完整的史学理论指导下,将自己的考据学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完成了对考据史学理论的初步探讨。在考史过程中,吴缜主要使用了本证法,但却过分依赖本证法,这是其考据史学的最大缺点。  相似文献   
456.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主体”进行界定。他们不把本体当作圆满的先验预设 ,认为道德学首先应该使自身成为知识学。这种本体论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体思想的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