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81.
巫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很悠久的传统,自商周以来,巫术虽逐渐从精英文化中被排挤出来,但仍然对国家的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有极大的影响。汉代以后,表现为国家宗教和民间方术两大类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的兴起,更与巫术有密切的关联,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对巫术由依托到批判的转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2.
论庄子的"大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美”是由庄子最早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 ,它在道家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在庄子美学中 ,“大美”思想与其崇尚自然之道、推崇淡泊无为的人格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美”的思想内涵包括澹然无极、寂漠无为的自然美品格 ,朴素、本真、天全的真美形态 ,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以及当代文艺学和美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4.
晚明思想在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性在于它是在社会的动荡中经历着来自内外的冲撞从而裂变。嵇文甫先生的《晚明思想史论》堪称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从佛学、西学、王学三个角度对《晚明思想史论》作一个简洁的梳理,即整个晚明的思想史就是一部王学的演变史,对王学及其后学的研究构成了这部书的主体。  相似文献   
85.
王进 《晋阳学刊》2011,(3):68-72
中国美学史上儒家与道家何者为主干一直争论不休,各种理论主张站在偏狭和片面的立场上扬己抑人,究其原因是论争各方用凝固和僵化的观点看待历史文化现象。文章对于三教合流的文化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了"文化妥协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基本理论支持,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儒家美学主干说"进行了商兑,提出了"学派无主干,根基有共识"的论点。认为儒家与道家在两千多年的动态发展进程中逐步达成了文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86.
古典道家有中国古代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宝贵的生态文化思想,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自然价值、生态社会、生态消费、生态人生、生态美学等思想。这是我国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这种思想的发掘和研究很不够;另一方面,其中许多思想长期以来又被误解了。因而对它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正确地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于今天生态文化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87.
儒家、墨家和道家的和平社会理想无疑都印证在东方和平主义的社会理想之中。他们都肯定了和平的普遍价值,这种价值既表现在他们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宇宙观念之中,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行为与个人的心灵之中。在他们看来,和平不仅仅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社会状态,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尊严的理解,是一种同教养与心灵相协调的文化。  相似文献   
88.
丁国祥 《殷都学刊》2007,(4):100-102
金末诗人元好问,不仅是诗坛旗帜,更是穷途而为道奔走的仁人。他为崔立功德碑撰文,出于存民之想;上书耶律楚材,只为存续衣冠礼乐载体之性命;谋修金史广辑史料,乃是惟恐道亡礼逸的力图保全之举。所以,虽说诗人晚年穷途,却是为道忙碌终身。  相似文献   
89.
梁漱溟通过与杜心五交往,能直接感知武学功夫纯熟、高深境界;通过长期习练太极拳、内家功夫,能体知内家拳、道家内养功之精髓。自逆反而顺自然,由主静达真动,恬淡虚无真气从,这些生命历程是梁漱溟“宇宙生命力”思想的源头活水,并且与梁漱溟重视儒家的“身在心中”之道体论、慎独之功夫论、健而静、寂而仁之境界论密切相关。梁漱溟在现代中国社会中鲜活地诠释了传统的魅力,展现了儒家与道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90.
王船山继承发展了张载的"以<易>解道"思想,批判了佛老"生灭有无"之论.生灭有无之论者"不知气之未尝有有无",不明"气之聚散不能已止矣"的道理,蔽于耳目感官之小体,失于心知体悟之大体,从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王船山着重发扬了易道精神中"幽明隐显"的思想,澄清了道之为活动的真实意蕴,明确了有无之义在幽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