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19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71.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体系建构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论、指导思想论、根本目标论、建构维度论、关键在党论;其基本特征为时代性特征、实践性特征、建设性特征、辩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2.
崛起于30年代的萧红就像一颗灿烂耀眼的新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是从女性的生育苦难和爱情、婚姻悲剧三方面来展现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悲剧,从而阐释出女性在男权话语系统下的卑下地位。而这种别具风格的叙说方式与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3.
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和如何认识"始于毛,成于邓"说法的争论不断。前者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分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从逻辑上、理论上、起点上讲二者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该理论体系不应包括毛泽东思想。关于后者,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角度看,可以说"始于毛,成于邓";但就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确立后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的理论而言,此命题就难以成立了。  相似文献   
174.
哲学史上有两类哲学和两种哲学家。邓小平哲学属于“应用哲学” ,邓小平是“照辩证法办事”的楷模 ,谌称应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是同属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 ;更重要、更新颖的是在应用哲学方面创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75.
邓小平对我国教育理论的新贡献是大胆进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6.
本文旨在探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关系,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7.
邓小平党内和谐观富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体现为理论逻辑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辩证性与逻辑性、理论品质的实践性与人民性,就其历史地位来说,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内和谐理论的伟大创新,也是新时期推进党内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78.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把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党的制度建设以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内容,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从而为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9.
马云 《河北学刊》2001,21(1):21-25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物表现方面.也可以看到萧红的影响。但是,萧红的病逝,以及二人的结合所招致的非难,给端木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0.
明朝人编写的杨家将历史小说,以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为主题。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用虚构的人物情节竭力丑化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常常把杨家将小说当成信史来读,误认为契丹是野蛮落后的异国他邦,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今人不应站在宋朝人、明朝人立场上去看待辽朝和契丹人,而应当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正确地认识辽朝和契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