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19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战后,在西方发展模式示范效应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行单一经济增长战略.这些国家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推动了发展观的演变.在世纪之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世界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强调要在开放中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2.
在长期的实践中,邓小平经济理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中国现代化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具有五个方面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3.
邓小平管理思想具有整体性特点,其贯穿于邓小平管理思想的始终,那就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民主管理为特点,以法制管理为手段。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要求的意义上,阐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并对在“南方谈话”精神指引下,如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25.
中共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面对经济文化如此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先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历史课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 ,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了一脉相承、各具特色的文化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6.
建国以来,从毛泽东关于沿海与内地关系的思想,到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共同富裕的理论,江泽民关于我国东西部关系的战略思考,反映出我国三代领导人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都给予极大关注。这些理论和思想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 ,是内含完整的逻辑结构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由核心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边缘理论四个层次构成有机的逻辑结构。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是完整地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 ,对于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邓小平提出要树立法律的权威 ,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并对如何树立法律权威的问题作了重要论述。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构成了依法治国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9.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最根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0.
邓小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 ,从反腐败的历史定位、反腐败的指导方针、反腐败的基本原则、反腐败的基本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理论审视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严谨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