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0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管理学   44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54篇
丛书文集   1384篇
理论方法论   629篇
综合类   7278篇
社会学   1254篇
统计学   13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1068篇
  2013年   1651篇
  2012年   1390篇
  2011年   953篇
  2010年   859篇
  2009年   710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The socio-economic literature has focused much on how overall inequality in income distribution (frequently measured by the Gini coefficient) undermines the “trickle down” effect. In other words, the higher the inequality i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lower is the growth elasticity of poverty. However,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Piketty’s magnum opus (2014), and a subsequent study by Chancel and Piketty (2017) of evolu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India since 1922, the focus has shifted to the income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est 1% (or 0.01%) and the bottom 50%. Their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the rapid growth of income at the top end of millionaires and billionaires is a by-product of growth. The present study extends this argument by linking it to poverty indices in India. Based on the India Human Development Survey 2005–12 – a nationwide panel survey-we examine the links between pover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upper tail relative to the bottom 50%, state affluence (measured in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ir interaction or their joint effect. Another feature of our research is that we analyse their effects on the FGT class of poverty indices. The results are similar in as much as direction of association is concerned but the elasticities vary with the poverty index. The growth elasticities are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for all poverty indices. In all three cases,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income share of the top 1% and share of the bottom 50%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poverty. These elasticiti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absolute) income elasticities except in the case of the poverty gap. The largest increase occurs in the poverty gap squared – a 1% greater income dispar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1.24% higher value of this index. Thus the consequences of even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income disparity are alarming for the poorest.  相似文献   
12.
A class of symmetric bivariate uniform distributions is proposed for use in statistical modeling. The distributions may be constructed to be absolutely continuous with correlations as close to±1 as desired. Expressions for the correlations, regressions and copulas are found. An extension to three dimension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邓小平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以及我院如何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4.
围绕着邓小平在经济领域回答社会主义时代课题的主要观点和思考轨迹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邓小平从当代社会主义实际出发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否定了离开生产力去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权力需要制约。邓小平不主张照搬西方那套权力制约体制,但他十分赞成对权力进行制约,猛烈抨击滥用权力造成的种种弊端。制约权力不能靠人治,道德自律和纵向权力制约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关键要靠制度。要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制约权力的获得、权力的行使、权力运行后果的制度,在党内外自下而上逐步推行选举制,建立群众不信任票达一定比例必须引咎辞职的制度,建立弹劾罢免制度以及严格的任期制,切实执行重大过错责任追究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需要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何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课题。运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观点并指导实践 ,将会对我国的四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代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 ,他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而且还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代价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改革中的代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克实 《南都学坛》2002,22(3):100-104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以及实现这种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形成其实用理论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只有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要求两个方面 ,才能够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正确处理国家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 ,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寻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温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概括指出:一、其三个方面的内容:实行党政分开;适当分权;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必须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道路。深刻领会该讲话精神,对于推动我国新世纪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