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日本"文言一致"运动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发展史观以及“文言一致”自身“言”直接成“文”这一字面幻象的影响,许多人未能认识“言”与“文”均是为建立近代国民国家所“独创(”矢野龙溪语)而非固有这一内涵,更未能深刻认识其核心是为引进西方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而进行的“话语”建树。本文旨在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对日本“文言一致”运动的分析,建构中、日、西参照体系,透过幻象剖析其实质,从而为正确解读文学作品,重新认识国语和国文学的凝聚力提供借鉴,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2.
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民族国家应包括以下三个关键因素:人民、领土以及有权统治人民与领土的政府。关于民族国家起源的理论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种:即融合论、冲突论、折衷论和权力中心论。“主权”概念在民族国家的研究中是一个核心问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民族国家的作用及地位受到了挑战,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的影响和重要性增强,但民族国家仍是全球体系中的主角;民族主义的复兴对民族国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是既相互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国际环境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结构和功能,这种影响在2l世纪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3.
中国人使用的书面语言在近代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这个过程漫长、曲折而又复杂,一批文化精英和官方携手推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变革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性含义,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科学理性的觉醒、普通大众的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的白话文运动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阶段,从开始兴起到曲折发展再到最终取得胜利,伴随着传统文化的扬弃和新文化的再生,把中国和中国人带入了与以往不同的现代性世界.  相似文献   
24.
In this era of “liquid modernity,” China faces the dual pressures of external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l social transformation. Within these dual space-time coordinates, academic research should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at makes national identity possible by moving away from its fixation on macro-narratives and concrete micro-analysis of civic or ethnic identity, etc., to focus on meso-analysis. To do this, it is important to allay individuals’ ontological anxiety so that they return to ontological security; to realize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a national centripetal force; and to highlight the functional power of national identity. Both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real-world experience show that national identity cannot play a stable and coherent role on its own, but needs the structural support of three fundamental systems: economic incentives, political values, and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The functional cohesion of these systems provides an effective path to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性国家主权话语形成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清末新政崛起的新知识群体,借助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国际公法理论对国家主权的本质特征、主权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人民主权观作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国家主权思想。新知识界作为当时中国的新生社会阶层和重要变革力量,其国家主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谋求国家主权独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6.
龚奎林  黄梅 《殷都学刊》2007,(4):126-131
以十七年文学为基础的"红色经典"文艺一直被世人所误读,只有用"经典红色"文艺才能够消除各种误读,还原其真正的原生态的本来面目。因而,理解十七年文学,必须走进它产生的现代性起源语境。其现代性主要来源于"五四"产生的政治启蒙现代性,目标直指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所以,十七年文学不仅不是反现代性的,反而是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27.
冯静 《学术交流》2012,(1):42-48
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中,将从前在国家法律规范之外的会馆、公所、同业公会等民间组织纳入了国家控制的目标,并以辅助官治的名义获得了合法性,在近代中国地方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民间组织并非西方民族国家构建经验中的市民社会,而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产物,与其西方的对应物发挥的功能大相径庭。近代中国精英组织网络在地方社会治理中发挥的功能,必须放在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在国家基础结构能力薄弱的背景下,国家采取了利用民间组织渗透和嵌入社会,以弥补国家基础性权力不足的策略。由此,国家实现了将合法性基础扩展到社会精英阶层、增强国家渗透能力、平衡社会动员和政治控制、增进国家绩效合理性、提高国家整合程度等目标。但这种利用民间组织构建国家主权的策略,却有着以下缺陷:政策执行效力不稳固;国家渗透能力和支持基础仅限于精英阶层;妨碍了公民权的形成;降低了民间组织的动员能力。最终,这种国家构建策略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彻底改造旧的社会组织的策略所取代。  相似文献   
28.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眼光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国际原则;通过批判维也纳公约以及该公约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谴责欧洲列强之间的背信弃义和秘密外交以及揭露欧洲列强的侵略行径,马克思恩格斯表达了对粗暴践踏国际法行径的否定和以国际法维护弱小民族国家合法权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29.
欧阳彬 《南都学坛》2009,29(6):119-122
19世纪之前的货币结构不同于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国家货币结构。主权意义上的国家货币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在19世纪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经济民族主义、国内统一市场、军事财政改革、新工业技术形成现代国家货币的历史结构。而在当今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货币面临着区域货币联盟、美元化、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现实挑战。面对挑战,主权国家应增强综合国力、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对货币金融市场监管,以维护国家货币主权。  相似文献   
30.
诞生之初未被纳入批评视野的"平安假名日记",经过"国学"、"国文学"运动的推升,作为"国语"的基础——"和文",以及描写了所谓的日本的"国民性"而受到高度评价,最终成为作为"制度"而被创造出来的"国文学"的一部分,被经典化为"平安女性日记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