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矫正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误区,就是要辩证地认识到:不盲目追求GDP增长,不是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就不重要了;坚持全面发展并不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步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并不否认改造自然的必要性,而是要通过改造自然,达到建设自然的目的;以人为本不是抽象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桂起权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64-68,107
(1)形式逻辑(分析理性)的渊源:它从古代论辩术中分离出来,其核心是推理的法则。(2)黑格尔辩证逻辑(辩证理性)的渊源:(a)它直接源于康德的先验逻辑与二律背反(Antinomy)。(b)可进一步追溯到古希腊辩证法的两支: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辩证法。(3)辩证逻辑绝无反形式逻辑的特性!那只是假象。(4)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的联手,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科学上悖论的强有力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陷入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重新发现一个多世纪前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性的理论准确地预测并指导着人们的实践,自苏东剧变后受到冷遇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被世人正视。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当今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约翰·穆勒的逻辑哲学一直被当作心理主义的主要代表.但是近些年来,西方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穆勒的观点和立场实际遭受了误读.事实上,只要更仔细地研读穆勒本人的经典文本,我们就不难发现,穆勒对自己的心理主义做了严格的限定:他一方面断言,作为一项技艺的逻辑学从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那里获得全部的理论基础,而作为科学的逻辑学广义上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断言逻辑学可以从心理学那里获得理论构造方面的启示.但是他并未一般地主张逻辑学必须从心理学那里寻求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15.
《逻辑哲学论》中的神秘主义是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重要思想之一。西方学者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同《逻辑哲学论》中其他思想之间的关系评价不一,而且这些评价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事实上,如果从全局的视域来考察《逻辑哲学论》就会发现,通往神秘主义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语言哲学的路径;另一条是逻辑哲学的路径。神秘主义是维特根斯坦对有意义的科学命题和缺少意义的逻辑命题进行分析所推导出的一个逻辑结论,它与《逻辑哲学论》中的图像论和逻辑哲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性表明维特根斯坦力图实现经验的自然科学、先验的逻辑学和超验的伦理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论辩研究已经成为了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不同学科在这一课题上却未能实现有效的交叉研究.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论辩理论,对依据新论辩术理论所选择的最接近理想模型的辩论赛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逻辑学与人工智能在论辩领域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科学发现的两个判据,在知识存贮有劣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存贮不完全性原理,指出存在一类逻辑上具有非放大性,但认识论上具有放大性的演绎发现机器。在休谟问题逻辑学范围内不可解原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不存在通用的归纳发现机器,但建立局部合理的、有效的、完备的归纳发现机器是可行的。最后,本文描述了科学发现机器的结构,并在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一种同时具有发生与评价功能的归纳发现机器并论证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夏吾李加  俄智多杰 《民族学刊》2016,7(4):70-78,123-126
Tibetan logic is regarded as the number one vital discipline among the Five Vol-umes of Teachings of Tibetan Buddhist philosophy.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collected topics of logic ( bs-dus grwa) . The most profound, systemic and over-all research on the Collected Topic of Logic is the Bse Ghag Dbang Bkr Shis’s Collected Topics of Log-ic 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 of the history of Tibetan collected topics of logic. Accordingly, we take this book a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make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academic interests of various schools, the Tibetan Collected Topics of Logic has devel-oped into different summarized topics, such as the thirteen summarized topics, the eighteen summa-rized topics, the twenty one summarized topics, the twenty five summarized topics, the twenty sev-en summarized topics and the thirty summarized topics, etc. Although the summarized topics of the Collected Topics differ widely, all of them can be reduced synthetically into three different paths of reasoning, respectively as the intermediate, ad-vanced, and introductory path of reasoning. Of course, in addition to these three different paths of reasoning, some scholars also add epistemology and syllogism as the fourth one, therefore saying that there was a total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of rea-soning. Other scholars, based upon the intermedi-ate, advanced, introductory paths of reasoning, add epistemology as the fourth, and syllogism as the fifth, thereby promoting a total of five paths of reasoning. Nevertheless, nowadays, the general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is usually stil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first introductory path of reason-ing, the second advanced path of reasoning and the third intermediate path of reasoning.” We will, thus, follow this kind of general classification to conduct our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党政关系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当然的领导地位,政府接受执政党的领导,成为党在公共事务领域的决策执行者,政府的核心价值、体制构成、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也取决于执政党的制度性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政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合一型向嵌入型转变的漫长的历史变迁。这一变迁过程投射到国家治理层面,内在地决定了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特有的两位一体治理方式的变革逻辑,渐进演绎出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建设和国家成长的内在轨迹,为中国的发展奇迹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合理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