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7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自1920年代初登文坛,丁玲便坚持由女性视角出发对社会问题进行剖析.1936年进入陕北根据地后,投身于革命组织的丁玲并未忽视对女性经验的体察.抗战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备起来的新政权与女性主义叙事之间的纠合,使作家的性别叙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维度.本文将以文本分析的方式对丁玲在延安时期富有深刻性别意味的作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2.
张新煜 《阴山学刊》2007,20(5):28-32
在文学批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文学文本等同于其它政治性社会文本;文学批评需要多视角地在多个层面中展开,但是批评实践要坚持文学本位,不能忽视文学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精神世界的社会存在之独特性;通过对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进行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分析,可以见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种富有鲜明视角主义特征的方法之于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书写的一些可能。  相似文献   
203.
张巨龄 《云梦学刊》2006,27(5):145-151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和人员大改组。回族报刊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封建主义尚未根除,民主意识已见端倪。丁宝臣、丁竹园、刘孟扬等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和王浩然、王友三、张子文等开明宗教领袖的两支队伍形成。这为以新闻传媒形式开启民智,唤起回族人民爱国兴教提供了组织准备。《正宗爱国报》、《回文白话报》,以及《清真学理译著》等回族报刊的出现,显示了回族人民参与社会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其自我教育,逐步提高民族素质的保证,为此后回族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民初回族报刊,是我国少数民族报刊史,以至中国报刊史上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4.
海南自汉开疆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古代中国最边远的州郡,一直以来它都被视作远谪罪臣的流放之所。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曾谪居昌化军三年,在海南当地留下了不少遗迹。有着"海外五逐客"之称的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等五人,是较早的在海南留下笔墨的贬谪文士。在他们所作的谪琼诗中,不乏从正面或侧面描写海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品,这些篇章不仅为后世了解、认识海南提供契机,同时也为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5.
陈智慧 《云梦学刊》2005,26(2):84-86
是“莎菲”“震惊了文坛”奠定了丁玲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莎菲”的魅力源自其作为主体的女人而包蕴的自我意识的独立张扬,性别意识的幽微精妙和作为自主的人对本能意识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同;是女性主体性意识的确立决定了莎菲形象的独立,卓异,而这特立、卓异的形象开启了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个性化、复杂化、性别化的性格塑造,为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提供了一种开拓性的借鉴,引导女性文学走向了更丰富多样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6.
五四时代是一个启蒙与救亡并存的时代,因此,作为现代文学发轫的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社会解放就成为其基本主题。丁玲是五四运动落潮期成长起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女作家。她沐浴着五四运动的光辉,浸染着五四文学的精魄,她对五四文学精神有继承也有发展。文章将从个性解放、女性解放与社会解放三个方面来论述丁玲创作对五四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7.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场著名的革新运动,丁日昌作为洋务运动中的先行者、创新者与实干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的各个阶段中,丁日昌积极参与其中,是该局的实际创办者之一。其近代海防思想符合国家近代化的要求, 促进了我国近代新式航运业的起步和发展。在教育近代化上,丁日昌大胆对科举制度提出变革,并积极促成了出洋留学计 划。丁日昌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8.
丁西林剧作的语言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独树一帜,他不仅通过文体的杂糅而写出一种书面化的白话文,同时利用丰富的修辞来构建语言的文学性与多义性。但是鲜有论者结合白话文运动、早期新剧的发展等历史背景,并具体到词汇、句法与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透过跨文化的视野,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来探讨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的语言特征,说明剧中的隐喻表明该剧的确是作家的一篇戏剧语言先锋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