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92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2.
秦简牍书与秦小篆同出一源,但由于笔画与笔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在书法史、文字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相距甚远:秦简牍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一个至为关键的环节,它的流变历程直接关系到汉字主流———楷书的形成过程;而小篆更多地是充当探索古文字的一个参照体。  相似文献   
63.
《南行记》中的"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切近鲁迅所说"中国新青年",同时也最切近世界性的浮士德精神的人物。"我"在《山峡中》中的经历,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浮士德冒险"故事。小说全面展示了作为现代人的"我"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造就自己行动的哲学的内在机制,创造了一种永远向着未来展开的现代性伦理。  相似文献   
64.
《闽都别记》是清代福建地区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对这部小说中的海洋叙事加以梳理,从海洋观念的发展、海商形象自由精神的大量描绘、海洋文化下特殊风俗的体现、海洋叙事中猎奇性和纪实性并重的时代特色等四个方面,探讨《闽都别记》中所展现的多元化的海洋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5.
刘飞龙 《云梦学刊》2011,32(6):102-106
唐朝大诗人杜牧七绝之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有的给予了较为诚恳的评价;有的认为他的七绝某些虽发语新奇,但多直达,没有很大的成就;有的虽从艺术上对他的七绝进行了肯定,但却认为气格不高;有的认为其写景抒情之作大多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然颇多柔弱之风。特别是对其描写艳情的作品,则几乎是否定的态度。然而,有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杜牧七言绝句往往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刚而不流于枯直,柔而不失于绮靡。这与杜牧的出身经历、理想和信念等方面是绝然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6.
讨论了杜甫七律首尾联中似对非对的对仗现象.认为之所以有这些特殊现象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受对称平衡传统文化习惯心理的影响,诗人不得不对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想摆脱过于讲究对偶平衡的诗赋传统,寻找一种既可灵动地表达诗意又不丢弃诗歌形式之美的对仗方式.  相似文献   
67.
咸丰帝师杜受田在朝政中建树不多,不为人所熟知,死后却获得清代文臣中地位最高的谥号"文正".这并非偶然,其人一生在"生"、"试"、"事"、"逝"等环节上,其实皆有成就其地位的重要因素,这应为我们所注意.  相似文献   
68.
Recent scholarship explores the relevance and canonical status of W. E. B. Du Boi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yet less is said about his contributions to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the emerging meaning of W. E. B. Du Bois for sociology, and the nature of his canonical incorporation. We explore the less “official” dimensions of Du Boisian theory, and in particular two of his contributions to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double consciousness and autoethnography.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we suggest that Du Bois's incorporation into the sociological canon can be viewed as a process of “centering,” and argue that this form of sponsoring of Du Bois's work can elevate some interpretations of Du Bois to the detriment of others.  相似文献   
69.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杜甫诗歌在英美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越来越引起关注。通过统计近十年国内中文期刊(包括会议论文集)涉及到杜诗在英美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类文章,从翻译对话性角度出发,对杜甫诗歌进行回顾和评价,并对杜诗学未来的发展和具体实践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0.
诗人艾青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将印象派绘画中"色彩分割"或"色彩并置"的运笔技法和色彩技法,转换为诗歌语言词块或句块的(意象)并列、组接。词块(句块)与词块(句块)的并置、组接形成了艾青诗歌语言的"空缺"与"断裂",瓦解了诗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语义逻辑,引发了读者的创造性想象和"延伸/保留"等阅读行为,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并通过词块的叠加"化美为媚",为实现诗歌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转译再现,为弥合其相互分裂引起的表现与解读的缺陷与形变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