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蔡元培与郭秉文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同时期的两位重要教育家,二人办学思想各具特色,但在完全人格培养、注重学术、教育自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共性。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大学职能等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2.
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毕生积极倡导美育,他认为美育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它的实施包括了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他尤其强调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他针对时弊,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进步主张。他的这些美育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素质教育在加强学生的培养、教师形象的塑造、学校的建设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蔡元培先生没有给我们留下关于教育管理的系统理论,然而其就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和执掌北大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观点,从蔡元培先生的实践中总结其教育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管理;以科学的目标引导管理;以民主的运作实施管理;以情感的沟通促进管理。  相似文献   
104.
金初词坛由吴激、蔡松年独领风骚。吴、蔡的创作赋予金词以伉爽清疏的特质,形成不同于两宋的清劲风骨。吴、蔡的创作确立了金词史上第一个开宗立派的词体范式——吴蔡体,即清旷俊逸、萧散疏放的总体风格。其刚柔相济的手法熔豪放婉约于一炉,开一代风气之先。吴蔡体开启的金词特质可以弥补南宋词“文弱”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5.
苗怀明 《南都学坛》2005,25(3):42-47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胡适围绕《红楼梦》进行的争论是中国近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新旧学术更迭之际的一场必然交锋。蔡元培虽然失利,但其红学研究自有个人的特色和贡献,对之应当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这场争论双方参与者的态度和方式也同样值得关注,争论在平等友善、相互沟通的气氛中进行。这是一场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106.
蔡元培与梅贻琦的大学理念在专识与通识教育、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办学自由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人生阅历、时代背景和学校性质是造成二者理念殊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1 91 2年 ,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1 91 2年 ,也是蔡元培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 ,蔡元培先后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及北京政府的国务员 ,执掌教育部 ,为民国政事和新教育体制的草创 ,竭心尽力 ,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还为当时社会风气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8.
试析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析的视点.本文主要从蔡元培投身于美育实践、创立和建设美育基地及蔡元培与王国维美育思想比较等几个方面对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作了剖析与综述.  相似文献   
109.
东、西方戏剧史上,相似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相似的思考者典型。英国伊丽莎白时期诞生的哈姆雷特形象以人生的负重者出现,他的个人悲剧代表了当时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悲剧,他以忧郁、延宕的性格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共名。中国明代古典戏剧《琵琶记》中的蔡伯喈,背负沉重的人生思考,包涵深厚的文化性格,与哈姆雷特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二剧皆对主要人物延宕为主的性格进行渲染,并由此展开尖锐的戏曲冲突,但矛盾的调解方式及结局却大相径庭,由此烛照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戏剧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0.
东汉名士蔡邕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因上封事而入狱,后流徙朔方,这场“金商门之祸”是蔡邕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和人生历程,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命运走向,是研究蔡邕生平、思想乃至汉末政治、社会的一个重点,然而历来众说纷纭。对史料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金商门之祸”不仅仅是蔡邕与权宦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暴露出了士大夫群体内部的矛盾,然而,其真正根源则在于蔡邕家族与泰山党魁羊陟等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