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蔡京、张瑞图和郑孝胥同属福建书法史上书艺精湛而人品颓丧的悲剧性人物,他们的书法成就不能因其人品卑劣而被忽视,应当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2.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厉行高等教育改革;坚持教育独立主张;提倡妇女解放;针对不同对象实行不同教育;积极倡导社会教育。这些内容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初 ,《苏报》主人陈范 ,在革命派的影响下 ,与立宪主义决裂 ,走上反清革命之路。《苏报》也高举革命之旗 ,成为革命团体的机关报。由于《苏报》主张“排满” ,放言革命 ,清廷恨之入骨 ,随同帝国主义勾结 ,制造了中国新闻史上一件巨案———《苏报》案  相似文献   
54.
北大的美育传统与音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率先施行美育,他认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因此,他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不仅口笔宣传,而且躬身实践,北大早期音乐教育,正是在蔡元培先生亲自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从音乐会到音乐传习所,从同乐会上的演说词到《音乐杂志》的发刊词,这其中既有他的理论思想,又有具体实践,他开创了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确立了中西兼容的音乐教育体制,从宏观上,科学与艺术并重上、美育上来发展音乐,以达到音乐美育的效果,他的美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美育是北大的传统。  相似文献   
55.
蔡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易经蒙引》为其代表作。蔡清通过解读朱熹《本义》,提出了三易之说,认为易有三易,有天地之易、吾身之易、《易》书之易。三易皆为一阴一阳,贯穿着变化之理。天地之易与吾身之易是先天客观之易,而《易》书之易则是后天圣人之易。《易》书模写天地之易和吾身之易,是天地人身之易之影子。《易》书有至微之理和至著之象,象寓于理中,理寓于象中,至著之象与至微之理融为一体。蔡清接受朱子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但却淡化其卜筮作用,主张道义配祸福。蔡清的易学观不是简单的叙述朱子易学,而是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和超越了朱子之学,成为当时朱子易学研究的重镇。蔡清的易学观在明代乃至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丁綵、丁惟恕父子是明末山左散曲作家,在多方面因素综合孕育下,他们创作了大量言情散曲。基于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审美情趣,丁綵言情曲颇具北方散曲家的风范,自然显豁;丁惟恕则颇有南派柔婉娴雅之风,创作风格上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7.
台湾小说家蔡文甫一方面对现实传统“一往情深”,从司空见惯的现实中取材,摹写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平常事,表达着对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普通人的人生、人事的悲悯与嘲讽;另一方面又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化交替的时代语境里,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营养,写出了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人性困境、人性的挣扎、人性的异化及情感的冲突。其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穿行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58.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 ,使当时主张教育救国与文化救国的思潮在北大相汇合。北大通过蔡元培的革新与新文化运动 ,迅速出现崭新的面貌 ,而其最主要的则是形成科学民主的校格、健全奋斗的人格、开新向上的学格与个性自觉的群格 ,从而使北大在教育上、思想文化上处于第一提琴手的位置 ,进而在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中 ,水到渠成地成为中心与主导者。在回顾北大与五四运动关系时 ,注意寻本溯源 ,探讨更为内在的联系 ,对于理解当今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当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9.
在中国,美育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学术话语却是在近代由王国维从西方引入,蔡元培等继而进一步阐释的。在他们看来,美育具有双重功用,即集超功利(即审美)与功利于一体:前者认为美育的目的是使人放弃欲望的纠缠而获得纯粹的快乐,令人愉悦,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教育;后者以为美育的目的在于辅助德育和智育,从而帮助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60.
庆贺蔡美彪先生八十华诞"元代民族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6日至28日在西北师范大学和河西学院召开,来自海内外的90多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元代蒙、汉、色目诸民族与多元文化;元代西部地区的治理与开发;黑城出土文书、《至正条格》等新史料与元史研究的拓展。学者们围绕着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