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3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1篇 |
理论方法论 | 18篇 |
综合类 | 246篇 |
社会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人类文化都是以符号化的思维及符号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不同符号的表达,蚕桑文化也不例外.远古时期的华夏民族群体生活中,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以蚕桑为中心的图像符号、传说及史实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原初面貌以及变迁发展.以桑、蚕、丝为主要内容的蚕桑文化元素,成为华夏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蚕丝及蚕丝服饰成为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礼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2.
对于任何社会,礼都是不可或缺的。《南华真经》一方面反对世俗礼制,认为俗礼的出现标志着人际关系的疏远,是"相伪"的表现,会造成财富的浪费,甚至堕落为人们盗取名利的工具,促使人性变坏;另一方面,又提倡能够表达真情、带有理想化的"至礼"。然而当《南华真经》面对现实社会时,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层面,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兼顾了"俗礼"和"至礼"。 相似文献
73.
田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03-109,126
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成都官署受到严重破坏。作为国家政治统治象征,成都官署在城市重建中得到高度重视。清代成都官署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前中期,清初直至康熙二年,迫于战争形势,成都官署或仓促修建或"徐图营造"。随着清政府在四川统治的稳定,成都各级官署在康熙二年左右开始全面建设。康熙乾隆年间,各官署多进行了重修或扩建。但由于清代行政体制中"家国一体"的弊端在体制上留下的诸多隐患,成都官署到清中后期大多简陋不堪。成都官署作为国家秩序在地方社会的体现,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位置、建筑规制、布局无一不遵守着儒家的礼制秩序和规范。 相似文献
74.
张晓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7-9,15
西周宗教中不同的审祗其神性有异 ,孔子对之的态度也不同。昊天上帝与德想配 ,孔子持“可爱不可信”的态度 ;对德性不定的自然神和鬼魂 ,孔子或不言 ,或坚决排斥。但孔子对宗教祭祀中的那种情感的庄重、敬畏和身心的投入都十分赞赏 ,并将之改造成一种重在修养心性的境界观 ,奠定了儒学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75.
吴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1):116-125
秦汉铜器的一体化可划分为秦至汉初、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先秦族群铜器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与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建立有关。第二阶段主要为铜礼器的一体化,与汉武帝的铜政即工官专控有关。第三阶段主要为实用器具的一体化,与铜器制作的放开、私家作坊的涌现所导致的产品商业化有关。不同阶段的铜器一体化程度不同:秦至汉初处于雏形阶段,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进程加速,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6.
尹荣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7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后羿射日”内涵一致;“胤征”与“后羿射日”是同一传说的分化;被视作“历史”的“胤征羲和”与被看成神话的“后羿射日”,都源于《山海经》,反映的都是上古先民测天修历的实践。 相似文献
77.
禭·赗·遣——简牍所见楚地助丧礼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丧和助丧是古代丧礼中的重要环节 ,助丧活动包括、、赠、含、赙、奠等名目。本文对楚地出土的遣策和书进行排列 ,并在剥离两者的基础上 ,将楚地的丧葬简牍与礼经的文本记载进行对比复原 ,认为遣策登录的内容包括自备明器、死者生前旧物和他人三个部分 ,但又绝不只是这三者的总和 相似文献
78.
史应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35-39
以礼学为主干的郑玄经学常常在学术史研究中被认为是“ 纯学术”,可是经学自确立地位以来,就是一种政治统治学说,这是不容否认的。产生于一 个特殊时代的郑学,为什么就只是“纯学术”?这问题在近年的经学史研究中已经有人提出 疑义,但还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郑玄礼学的历史依据、现实针对性和以《周礼》为核心 的政治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郑学的所谓“非学术”意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