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0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226篇 |
理论方法论 | 157篇 |
综合类 | 1005篇 |
社会学 | 196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倪洁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0-112
作为晚清时期系统译介西方哲学著作的第一人,严复译介的著作备受关注。一直以来,学者对于其译作采用“桐城派古文”翻译的手法有简要的阐述,但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拟以《天演论》译本为例,论述桐城派古文主张在严复译介中的应用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揭示严复译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当今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碧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69-174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贽对公安派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其理论建树上有启发作用。李贽和公安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又有某些偶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小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2):10-15
为了辨析刑名之学与名家之关系的基础上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的不同方面,采用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以及分析对比的方法给以论证。名家分为实用名学和理论名学两部分,对法家发生影响的是前者,而后者则正是法家所坚决排斥的。实用名学中的名实关系、刑名之学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及其经验教训和孔子的正名学说,都给法家提供了构建社会和制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九叶诗派意象艺术的现代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叶派诗歌在民族的、人类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与个体生命的价值体验的结合中,体现了意象的现实性、象征性、玄学性相互渗透的诗学原则。九叶诗人自觉追求意象内质的充盈与丰厚,意象形态的沉稳与内敛,使意象更具有外在的感性强度与内在的理性深度,形成了一种意象的深度象征形态。九叶诗人的意象艺术探索还体现为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特征:意象的扩展式与意象的凝结式思维特征。他们在意象的广度性开拓与深度性掘进中,把诗歌意象艺术的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在多次学术总结和回顾中给予“制度”足够重视,文章基于费孝通学术研究的核心是制度这一假设,从四个方面阐述费孝通制度思想的价值来源及其嬗变:将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到吸收传统文化精神;从马凌诺斯基功能论“有用性”到布朗功能主义结构性的兼顾;美国实用主义实用价值的吸收到对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方法的运用;当时的社会实际需要社会学“实践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自任继愈提出“儒教是教”观点以来,先后经历了3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儒学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开始跳出西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藩篱,逐步驶入了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面向事情本身”的学术正道。 相似文献
18.
京派作家废名、汪曾祺创作了诸多"异秉"小说。这是京派作家对人类诗意生存的文学表达及美学设计。溯其文化与美学渊源,老子所塑造的"愚人"形象、庄子再三描摹的"真人"形象以及那些"技进乎道"的庖丁们,正是京派笔下"异秉"人生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为政上被誉为“成同中兴第一臣”,为文上被称为“桐城古文的中兴大将”。曾氏去世后,清廷以国葬之礼厚待,当朝权贵文士撰文盛赞其不朽功业。清末反满革命浪潮迭起,曾氏受到革命党人斥责在所难免,但文学成就仍受后人称颂,再传弟子林纾光复湘乡文派。曾国藩的丰功伟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毛泽东救国救民伟大抱负,蒋介石也以之为效法榜样来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20.
章门弟子与近代个性解放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章太炎“依自不依他”之说的深刻影响下,鲁迅等章门弟子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解放主张。时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他们更是积极倡导个人自由,充分张扬了“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这一宗旨。今天看来,他们对个人自由的呼吁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历史观,反映了他们对封建专制的深入批判和对社会进步的美好憧憬。而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章门弟子对个人主义的认识也不断趋于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