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4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964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傅炜莉 《云梦学刊》2011,32(6):55-57
东晋南朝乐府吸收了大量南方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特色鲜明:《清商曲辞》中的《昊声歌》和《西曲歌》以情歌为主,却反映不同地域、社会阶层、职业差别;《神弦歌》为祭祀歌曲;而《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或诉说爱情,或讽刺时事,反应人民最直接的心声。而从创作主体看,这些所谓“民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乐工、歌伎创作或润色。  相似文献   
992.
区域生存意识、功利性思想与汉唐海神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不仅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神灵恐惧与迷信的文化表现,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应对海洋灾难时的能动性反应,其直接表现为一种生存意识与精神支撑.尤其在海洋防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伴随着沿海开发与海外交流的日渐增多,海洋灾害与海难频发.为消弭海上灾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护佑海洋、驱灾避难的海神成为航海者与民众心中的精神力量与安全保障,也成为统治者获得海洋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海洋生存意识与功利价值思想的双重作用下,汉唐时期的海神信仰出现巨大转变:一是由汉晋时期的备受冷落到隋唐五代的尊王封帝,地位倍受尊崇;二是本土的民间信仰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观念一起,在唐代以后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993.
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成立20多年来,学术队伍不断扩大,学术研究成果丰厚。出版学术丛书、论文集、学术专著近百部,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多次主办国际、全国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今后要扩大组织,加强管理,不断学习与创新,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文人的气质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分子,在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其中魏晋玄学对塑造中国文人的气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影响了文人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养成了他们重思辨、喜玄理、好究天人之际的习惯;二,启迪文人士大夫脱离烦琐压抑的现实世界,去寻求一种诗意的人生;三,为士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出处问题的中庸之道,使他们在出处间自由游走;四,培养了文人的山水隐逸情怀,为中国文人钟情山水诗、山水画找到了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 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或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提升生活情境,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医巫、普通百姓,无不对各种香品和熏香器具钟爱有加,由此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熏香习俗文化。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先秦以至汉代的熏香习俗为后世熏香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在明清易代之际,山海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山海关志》是对山海关地区记载较为系统、全面的志书。明清时期:共有七种不同版本的《山海关志》出现,但由于明清的更替,导致明清之际的三版亡佚。详细比对现存明与清初的两版《山海关志》,可以从中窥探出其余各版本的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除余一元版的《山海关志》外,其他各版都对之前版本的内容损益无多,并且对已亡佚三部“山海关志”的内容亦有迹可循,另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山海关地区在明清之际战略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997.
相对于汉代士人通经致用、立功名于天下的"尚志"情怀,魏晋士风的特点可以用谈玄论道、"称情而直往"的"重情"来概括。汉魏之间何以有此巨大变化?过去学人们大多演绎的是"乱世多感伤"的调子。体认一个时代士人的价值观与生存意识等应该更多地从时代性、社会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基于此,对魏晋士风产生的历史背景(即"因")与社会基础(即"缘")两个主要方面作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98.
发端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于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而被十六国时期的一些统治者沿袭,并在北魏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中正系统分张运作的新变化。其后的北朝各政权虽然在中正选任、执掌和作为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但大体上仍沿袭北魏之制。九品中正制与流内流外制度、门阀制度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北朝的选举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9.
西域屯垦的兴盛与西域气候、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伴随着全球气候状况的周期性变化,西域气候、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深刻地影响到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方式。汉唐时期西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客观上促进了西域屯垦的发展兴盛。但同时由于西域气候的阶段变化和屯垦的时兴时废,给西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前此学者研究六朝赋与唐赋之关系,多从思想情感与题材变迁等方面着眼,本文则试图另辟蹊径,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从六朝谢庄《月赋》和唐代欧阳詹《秋月赋》两首赋之形制来比较分析六朝骈赋与唐律赋在结构、句法、用韵、对偶、平仄等方面所呈现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