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她统治英国长达四十馀年。这期间既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外交诸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英国向近代化道路迈进的时期。她的外交政策不仅对英国社会而且对欧洲政治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末以前,她利用西法矛盾.建立英西联盟关系,把西班牙作为英国主要的国际支柱,对抗法国,提高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此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海外贸易,寻找新的市场,长期拥有海上霸权的西班牙又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障碍,为此,伊丽莎白女王改变外交政策,转而同法国结盟对抗西班牙.开辟了英国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对《傲慢与偏见》中两位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比,阐释了两位出身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的女性最后不同归宿的原因.奥斯丁对伊丽莎白这一正面人物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充分体现了她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这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庸观念在西方文化史可谓源远流长,思想巨人亚理士多德早已把中庸观念贯穿于自己的著作与主张之中,可以说是其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十分重视古代文化遗产的英国学人当然也不会置之如敝履,他们眼中的亚理士多德犹如中国文人眼中的孔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勃朗秉持一种超越宗派斗争之上的宽容博大的情怀,调和一切教派分歧和斗争。霍布斯的理性主义精神则是建立在对社会稳定的极度关注之上,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平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平是他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另外英国国民的典范伊丽莎白女王,也是一位深谙中庸之道的治国理念的领导人。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英国人善于折衷妥协的民族精神,从而开启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太平盛世。  相似文献   
14.
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初即抛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采取均势外交,其中婚姻谈判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加以应用。在伊丽莎白统治前十年.法国是其主要成胁之时,英国采取联西抑法的政策,而当西班牙成为英国的敌人之际,英国则转向联法制西的联姻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济慈本人作品的取材,根据雪莱以及一些批评家对他的评说,人们普遍以为济慈的根在希腊,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济慈的创作以及他所受到的熏陶完全是伊丽莎白主义的.除了天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灵性之外,他对美的追求,他对死亡的思考,都是在传承那个时代的趣味;他的创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本质上,都与那个时代的文人和气质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中的贝内特太太无知粗俗、愚昧依附、自我迷失,反应了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社会现状,诸如女性智力教育权利的被剥夺、婚姻的依附以及人格魅力的缺失等等。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通过对贝内特太太和追求独立女性意识的伊丽莎白的对比分析,凸显了奥斯汀所倡导的男女智力平等的教育观、爱情第一的婚姻观、独立思考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女诗人伊丽莎白 ·毕晓普的诗歌在美国诗坛享有崇高的声望。她的诗歌以客观而又 激发想象力的意象和节制、冷静的风格而独树一帜。文章运用艾略特的\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简.奥斯汀是否可以称为女性主义作家在学界有所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莉莎白已经初具女性主义的萌芽。她不以金钱和地位来选择婚姻对象,坚持以爱情作为成就婚姻的前提条件,这对当时时代的女性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舍伍德·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个由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西部小镇,镇上的人们行为怪异,被称为畸人,伊莉莎白是无数畸人中的一个. 借助关于疯癫形成的社会机制的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解读伊莉莎白在少女时期、婚姻中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爱情,分析伊莉莎白因爱而畸的外部社会原因,警醒当代的人们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保障女性在变化的社会机制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笔下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唤醒并凸现了女性沉睡已久的觉醒意识,击碎了长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男性优越"的神话,解构了男性中心话语权。同时,这一全新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一些不满现实的女性渴望获得自身的独立、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