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29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1912篇
社会学   151篇
统计学   1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李运启长篇小说《迷途》的主人公陈文秀,其心路历程集中体现了人性与魔性的斗争,其"迷途"和"识途"不仅是对人生的困惑追问,更是对当下知识分子存在境况的深刻反思;在《迷途》的文本世界中,作者提醒所有身处迷惑状态的知识分子们,如何站在历史纵深角度去思考出路、寻找药方和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952.
《迷途》是一部拷问人性、探究生命意义的长篇著作。它既是一部情感类小说,也是一部职场类大作。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人生轨迹、思想变化和情感经历的描写,刻画塑造了若干饱满生动、别具深度的人物形象,并对复杂深邃的人性世界进行了深入挖掘,传达出某种无奈的命运感和迷茫的价值观,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53.
"大北京"框架下河北省相关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与实施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薛维君 《河北学刊》2002,22(6):87-89
本文站在河北省的视角上 ,研究和分析了在“大北京”框架下河北省三个金三角区域的经济功能定位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定位 ,并提出了河北融入“大北京”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954.
高校普及环境教育共同课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课题通过走访函调了全国34所不同类型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和对云南省4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的问卷调研及分析,对高校普及环境教育共同课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55.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循环经济则是用绿色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整个生产、经济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物,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手段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956.
应用8mw 氦氖激光原光束,对6头奶牛24个慢性和隐性乳房炎乳区进行了照射,并测定了照射前后乳的酸度和细菌污染度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前后的平均酸度由照射前的14.86°T增加到16.34°T,照射后美蓝的褪色时间由照射前的8h10min 增加到13h04min,美蓝褪色时间延长,细菌污染度减少,牛乳的卫生品质有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57.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已在实现由“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的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 ,他们除了采取强制的直接手段外 ,还采取了间接的经济手段。这些经济手段包括 :征收排污费、环境税收、财政刺激、排污权交易、收取押金、环境标志等。我们应借鉴上述做法 ,以促进其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8.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59.
将技术的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对于理解中国近代以来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度的框架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式和内容,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决定了与中国近代技术发展过程相伴的制度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记忆”。在中国两千年“官僚集权”的社会中,“官—民”二重结构的基本制度环境始终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重农抑商”政策下的“禁榷”、“官工业”等制度安排“暗示”了洋务运动中的企业制度和技术激励制度的内容;官本位的文化积淀决定了技术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能力配置。制度壁垒导致中国近代技术引进的低效率。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今天和未来做出正确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学生党员是共产党员的新鲜血液,对学生党员开展初心教育意义重大。在当下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常态化,教育方式多元化,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实现学生党员初心教育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