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8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大批蒙古族靠武力占据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肥沃牧场,而世居当地的藏族各部落被迫渡黄河南迁.19世纪中叶,藏族抓住青海蒙古族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导致满清政府无暇顾及青海的有利契机,率众北渡黄河,从而形成了青海今天的蒙藏民族分布格局.本文结合汉藏史书文献,探计了"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信仰可以在一定层次上反映出特定人群关于生命、社会、自然的观念.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藏民族寄魂物信仰的某些表现、行为、规律的研究,以期窥到藏民族的内心世界,进而探讨其独特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丹噶尔藏人家庭文化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梳理了丹噶尔藏人家庭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并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丹噶尔藏人的家庭文化变迁,为研究西北地区民族婚姻文化变迁提供了实证素材。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egan implementing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late 1970s, China has undergone profound economic change and growth. However, this growth has not been equitable, and the present economic gap between east and west China is wide. The Tibetans, a minority group in the ‘west’, are in a particularly dire situation. Although China's strategic policy of developing the west has provided many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ibetans are poorly equipped to respond to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The reasons restricting effective market participation are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assess.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 Many polit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plain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ibetan communities. However, by studying curr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with a focus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ibetan areas of Chin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oor education is among crucial factors explaining the inability of Tibetans to compete economically with non-Tibetan migrant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服饰作为一种符号,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文化的族徽标识功能、身份标志功能、礼俗规范功能、祈福求吉功能及装饰审美功能等进行阐释,以此来揭示安多藏族服饰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励轩 《民族学刊》2023,14(1):112-120, 152
教科书是链接国家、知识精英与社会大众的纽带,是塑造共同认同的有力工具。南京国民政府较为重视边文教材的编译与使用,希冀借此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建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下设的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编译了一套《国文藏文对照初级小学语文常识课本》,试图分别从政治、民族、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对藏族学生的国家意识进行塑造。边文教材的编译者考虑到了藏族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编译教材内容,同时非常注重在编译中加入乡土元素,也很注意内外有别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藏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虽然编译边文教材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进国家认同建设的重要工程,但由于当时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加之国民党深陷内战,无暇顾及边疆教育等客观因素,该套教材最终并没有大规模和持续性地对藏族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藏族生态伦理思想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传统生态伦理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权和生存权,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作为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青藏高原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内容,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既是保护当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创造新的生态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生活在卓仓地区藏族婚姻仪式的介绍,从而体现卓仓藏族在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湟水流域是如何强化对民族语言、服饰、民俗等民族文化属性的延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罗刹女与猿猴结合”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民族学的解读,并针对这一传说对藏族的起源说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朝时期,在甘肃的河、洮、岷、叠、宕、阶及积石军等地,散布有众多吐蕃部族。金朝对这一地区的吐蕃部族实行招抚政策,鲁黎、葩俄、黎、突门等族首领纷纷率族归附,并对反叛的吐蕃木波部也行招抚予以平息,结什角与庄浪四族的归附,更是金朝招抚政策的体现。陇南吐蕃的归附,有利于这一地区社会的安定与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