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20世纪70年代,在翻译学科发展陷入困境之时,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应运而生。翻译研究学派在推动翻译研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吸引着一部分人把关注目光投向了这一学派迅速崛起的背后成因。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本文将客观、真实地解读"翻译研究学派"的学术主张以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从藏、汉、英三个方面介绍了昌珠寺钟铭文、叶尔巴寺钟铭文、洛扎摩崖石刻以及敦煌石窟的情况,并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143.
张玉龙 《云梦学刊》2004,25(2):16-18,54
蒋廷黻是民国史上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即开展对蒋廷黻的研究。迄今为止,学界主要以蒋氏的近代史观和学者从政前之政治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以后的思想演变和政治实践较少涉及。解读与析评蒋氏近代史观乃此一时期的中心论题。全面而深入地对蒋廷黻其人其学进行研究仍是学界努力的方向,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出版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无疑是达成这一研究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4.
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翻译研究虽然突破了以往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局限,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其“场域”概念界限模糊,“惯习”概念具有“决定论”倾向,“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无法解释非译者行为产生的结果等。如仅借鉴社会实践理论来研究翻译现象,会导致译者行为研究出现片面性。将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相结合的社会翻译学新视角,能使中观“翻译网络”与宏观“翻译场域”相互补充,以“译者能动性”弥补“译者惯习”之“决定论”局限,使翻译研究采用行动者与过程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从而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5.
龙伟 《民族学刊》2015,6(2):65-68,118-121
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一书将边政学还原于近代民族危机、国家重建的历史背景之下,将边政学的兴起置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学术转型这一学术语境中加以考察,首次相对完整地重建了近代中国边政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事实,概述了民国边政学的学术面貌与特征,构建了民国边政学的发展谱系。这不仅有助于从历史的脉络、学术史的层面重新认识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而且在边疆政治地位再度升温的当下,亦不无深刻之意义。当然,是书较着力于"边政学"的"今生",尤其是边政学与时局的关联,而对其"前世"着墨较少,从而未能很好地回答边政学究竟是清季以来的边疆史地研究的现代转换多一点,还是西学中直接移植并运用于中国本土的再造多一些。此外,"边政学"的学科独立性也是值得再深入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6.
“Translation Stud ies”一词的汉译,我国学界有不同的主张。其实,该词具有“翻译学”和“翻译研究”的双重译名,我们应以“名实相符”为原则,根据其不同所指赋予其不同的汉译名予以区分。同时,依据这一原则对我国引进的部分国外学术专著的书名的汉译应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47.
胡应麟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其《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庄岳委谭》(下),对于《水浒传》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本事、作者、版本、结构、语言,以及《水浒传》在明代的传播等,都曾发表过精辟之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8.
中国近代教育最早出现于18世纪40年代,它是由外国教会举办的一些学堂,其中有些学堂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大学,但这些大学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当局和民众对于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的发展愿望.直至19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出现了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产生了中国近代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系统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划时代的创举.  相似文献   
149.
对《楚辞·招魂》的研究,一直是楚辞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综观汉代至今的《招魂》研究,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由对作者、被招魂者、所招是生魂还是亡魂等少数问题的研究到逐渐涉及《招魂》方方面面研究的发展过程。把历代学人《招魂》研究的成果分三个阶段作一客观陈述,以期对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0.
从晚清民初开始,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逐渐确立,学术范式也随之形成,而范式的形成迎来了汉学学科的建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进程中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变化影响着学术范式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嬗变意味着海外汉学学科的革命性进步。访谈中,曹顺庆教授就学术范式转变中关于学科称谓、学科建设、学术自律、学术前沿以及在该学术共同体中中国学者所承担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勾勒出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起承转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