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民族学   95篇
丛书文集   403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164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浙江以及镶黄旗6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考述了嘉善大姓丁氏。丁氏一族自宋至今千有余年,人才辈出,如明南都工部尚书丁宾、清初诗人丁澎、云贵总督丁思孔,均出自丁氏。丁氏一族来自西域极有可能。本文还提出丁氏可能为宋时入华的中亚国王所非尔之余脉的观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42.
1988年12月,费孝通参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活动之后,不顾78岁高龄,进入南岭山脉瑶族聚居区考察,并就瑶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建立南岭瑶族经济开发协作区等做了深刻的论述。本文记录了费老此行谈话的内容,并探讨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43.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大力兴办儒学、社学、义学,推动了瑶族子弟向学之风的形成,培养了一批瑶族知识分子。但受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亦十分突出,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44.
明代总督之制,始于西南。本文在对明代30余任西南总督的统计基础上,探讨了总督置罢、事权授予、辖区大小、任期长短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提出,西南总督之暂设,以及西南民族社会冲突主要依托西南数省之力调控,皆反映了明中央王朝重北轻南的边疆战略思想。西南总督之设,虽有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统一和稳定之意义,但大军征讨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至为沉重,是为史鉴。  相似文献   
45.
会官审录制度是明朝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制度在明朝时期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会官审录制对加强明 朝中央集权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会官审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诸多特点和 蕴涵的精神意蕴对当今社会的法制建设仍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46.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而这种对其为人的偏见甚至还延及了对其诗文的客观评价。本文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通过解析侯方域的诗文作品,对其从归隐到应试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观照,从而尽可能地还原易代士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困境。  相似文献   
47.
明清老学内容丰富,在思想上也仍然具有创造性,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通过梳理《老子》的注解,结合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的融合与老学的民间化进程,对明清时期老学的主要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对老子思想政治功能的阐述达到了新的高度,主张藏富于民,提出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同时以儒家的经世思想改造道家的贵身理念,继承了“天下为公”的儒家传统,同时有限度地肯定了私的价值和合理性,由此发展出具有一定政治启蒙色彩的公私观。研究还认为,在儒、道、释三教关系上,明清学者在老学中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比附,而是注意揭示儒、道、释之间能够互通合一的深层原因,有的以气沟通三教之道,认为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虽然不同,但追求的理想境界却异曲同工;有的从老子“正言若反”的否定思维方式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老子并不是要绝弃儒家的仁义礼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其“立言之大意”,或正言若反,或反言若正,而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修身治国为主,抓住了这一主旨及老子的立言特点,便知“孔老之合一,儒道之同源”。研究表明,随着明清道教发展的下移,其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此相关,明清道教老学中出现了民间化的趋势,这正是道教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独特方式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8.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49.
朝贡的组织与管理是明朝朝贡制度完善的具体体现,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朝贡事务,不仅设置完备的机构,在朝贡的组织过程中也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对朝鲜的特例,使明朝与朝鲜的朝贡关系比其他朝贡国更为密切,给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论明清江南游船业的经营空间、服务方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是江南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游船则是明清江南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明清时代,江南游船的经营区域广泛,游船种类因时因地而异.随着时代的进步,游船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改进,采用新材料、新式样,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游人.游船业的发展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和商业贸易往来,从而提高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明清江南地方政府游船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政策、做法及其效果,使我们对旅游服务业应采取较为弹性的态度,深入挖掘江南传统旅游文化资源对推进今天江南乃至全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