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民族学   95篇
丛书文集   403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164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更是对其理论创新的实质要求。它强调了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为根本价值参照;一定要敢于和善于解放自己、否定自己;强调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求立性、升级性和单维指向性。  相似文献   
62.
论述朱明王朝西南东北全方位的外交态势 ,分析洪武帝奠定、永乐及其后诸帝继承的明朝外交政策及其思想原则 ,探讨明朝外交事业的要点 (也是特点 ) :一是重视德治外交 ,二是讲究外交方面的大国之礼。  相似文献   
63.
明末清初来粤的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基督教第三次入华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 ,耶稣会士们采取的是“文化传教”策略 ,在将西方先进文化大量介绍来中国的同时 ,极力融合中西文化 ,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64.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服饰的争奇斗妍,是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僭拟无涯”的突出表现。缠足的松动,贞节观念的淡漠,士大夫女性意识的改观,一时蔚为风尚。正视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全面把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5.
本文使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作者实地调查资料,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三山祖庙所尊祀的三尊神是岭东汉族移民的祖先神的新观点。文章最后阐明研究这一历史文化事象对了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由来及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破除封建迷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明清之际,戏曲叙事出现了突出的类型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离魂—还魂—入梦—画中人/镜中人、误会—错认—冒名、信物—道具等三种模式。戏曲叙事类型化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戏曲创作实践和戏曲理论批评等因素密切相关。叙事的类型化体现了古典戏曲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思维的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67.
甘洒热血存"春秋"--张岱《自为墓志铭》现象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写作背景、墓志文剖析及其寓意等多个方面,对张岱《自为墓志铭》现象作了考察分析,表现了张岱"存国史"和"存明"复明"的衷曲.  相似文献   
68.
宋明理学由理学和心学的纷争引发的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逻辑转变,肇始于群体"公共空间"和个人"私人空间"基础上的"公"私"之辨,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本体论由本质论向存在论的回归,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天理在人心"的提法虽为"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开启了门缝,但也为天理的确认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度",即如何让"理"来引导"欲".  相似文献   
69.
在同一历史时期 ,中西方都出现了蓬勃的文艺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和中国明末清初的文艺思潮。二者有同有异 ,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0.
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北部边防形势的演变与蒙古族进入河套地区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元璋在建立北边防线时对河套问题重视不够 ,朱棣即位后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兴和撤向内地 ,使明朝防御蒙古族的北边防线出现两大缺口 ,导致宣德年间开平卫撤向内地 ,土木之变后北边险要尽失 ,河套问题遂凸显出来。关于蒙古族各部进入河套的时间 ,诸史记载颇多不同 ,其实蒙古族早在宣德年间即已进入河套 ,正统初年开始扰掠明边 ,到景泰、天顺年间已有比较著名的部落在河套活动 ,成化以后河套成为蒙古族永久的根据地。蒙古族进入河套之后 ,给明朝的北边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形成明代中叶延续百余年之久的北部边防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