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4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汉代的诗学,基本上是《诗经》学,而《毛诗序》就是汉代《诗》学的纲领与津梁。“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毛诗序》融合以后,“四始”、“六义”,“美刺”、“比兴”,“风雅正变”,“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重要的诗学范畴,形成了汉代《诗》学的体系,并对汉以后的诗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心雕龙》与汉代《诗》学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刘勰的诗乐观与《乐记》和《汉书·礼乐志》的关系紧密。受《毛诗序》的影响,刘勰弘扬了“四始”、“六义”。在美刺比兴方面,刘勰发展了《毛诗序》及汉儒各家对比兴的解释。另外,《文心雕龙》还继承和发展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42.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思想层面力求复归传统文化,这正是使其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对于冯小刚喜剧电影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电影作品的营销策略、思想内容和艺术心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3.
丰子恺认为,人生是苦闷的,脱离苦海的途径便是艺术和宗教。从实用的角度看,艺术是无用的。然而,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和人生的艺术化,认为艺术能美化人生,且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这是艺术的“大用”。丰子恺自称是儿童崇拜者,认为“童心”与艺术心、宗教心、“赤子之心”三位一体,艺术能长养“童心”,永葆成人的艺术心、宗教心和“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44.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所开显的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有本然、实然和应然三种。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之所以要由实然跃升至应然,只是因为人有觉解,人觉解到了人之理与标准,觉解到了其所应该,因而不安于事实上的不完全。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除了受“学养”功夫的决定外,还受才与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冯友兰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两种境界中人的义利观与群己观不同,但义利观与群己观的不同并不妨碍两种境界的贯通。从义利观看,义与利并不截然对立,而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为谁之利"就是两种境界相贯通的可能性所在。从群己观看,虽然两种境界中人的群已观不同,甚至对立,但这并不影响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提升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6.
冯秋子的散文集《寸断柔肠》以其对生命的真诚关注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曾经和正在经历的社会生活,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作者的蒙古族情结和忧郁情愫得以彰显,而且她只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就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真诚。  相似文献   
147.
沐浴着抗日烽火而诞生的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迥异于同时代解放区的乡土小说。它们深受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 ,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感受着战争时期血火大地的颤栗与农民灵魂的痛苦撕裂及其“原始强力”的爆发 ,从而形成厚实、深刻、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与冷峻、沉郁、悲凉的艺术基调。  相似文献   
148.
五四前后的冯友兰先生对当时国内流行的以东西文化差异“种类”说来解释东西文化差异的主张,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思考的过程。在对东西文化差异根源的解释上,他否定了以“地域”差异说来解释东西文化差异的主张,提出了不同民族的基本思想造成各民族文化差异的“种类”说。  相似文献   
149.
邓美华 《南都学坛》2003,23(2):41-46
《风月鉴》成书于嘉庆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属《红楼梦》早期仿作之一。小说书名出自“风月宝鉴”,继承了《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方向,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上与《红楼梦》相仿。所不同的是,仿作中主人公的遭遇,对情的参透,更多表现的则是一种“常人之家”的气息。《风月鉴》模仿的路数无疑已预示了之后大量狭邪类仿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0.
“枫”的误传与“槭”的误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经反复考证后确认:将先秦古籍及《尔雅》中的“枫”、“枫木”特指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始自晋代以来的以讹传讹;将《救荒本草》中的“槭树”作Acer palmatum Thunb.的汉名,源于近代日本人的错误考订。“枫”、“枫木”当系今之五角枫(色木)Acer mono Maxim.,“槭树”实乃今之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的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