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1篇
管理学   3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章和杰  陈威吏 《统计研究》2008,25(10):26-33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经典的M-F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M-F模型,并在修正的M-F模型框架下对扩张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力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国内消费的决定作用。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的分析,针对当前中国内外失衡的现状,提出当前政府应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2.
龚锋  余锦亮 《统计研究》2018,35(1):65-74
本文采用代际账户核算方法,模拟测算了中国“现存代”和“未来代”的净税收负担值,探讨人口老龄化与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保持当前财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变,未来代的净税收负担要明显高于现存代,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代际财政不平等问题,而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越快,代际财政不平等程度就越高;但是,老龄化与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关系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折现率的变化,折现率越低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越高,将会缓解老龄化对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冲击。据此本文认为,应逐步放开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改善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财政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173.
魏瑾瑞等 《统计研究》2018,35(10):81-88
文章利用200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会否导致财政负担加剧。首先构造跨期迭代模型发现,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与老龄人口负担的所得税率有关,当所得税率低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而当老龄人口所得税率高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转向改善财政可持续性的一面。因此,以老年人相对工资水平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而是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并且区域差异明显。延迟退休的直接效应是通过增收减支来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然而更重要的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老年人的工作时长来拓展其创造的生产价值,并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来增加老年人缴纳的所得税,间接促进财政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4.
The property of an allocation rule to be implementable in dominant strategies by a unique payment scheme is called revenue equivalence. We give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venue equivalence based on a graph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s. The characterization holds for any (possibly infinite) outcome space and many of the known results are immediate consequences. Moreover, revenue equivalence can be identified in cases where existing theorems are silent.  相似文献   
175.
潘敏  张依茹 《统计研究》2012,29(4):51-57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和有效配置。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4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我国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是时变的,并且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区制转换与不同财政政策下的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当财政支出中社会性支出的增速高于经济性支出的增速时,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紧缩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反之则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6.
参数异质性、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饶晓辉 《统计研究》2010,27(3):51-58
现有有关经济增长与财政分权的文献均假设两者之间关系为线性关系,而本文的研究却发现,财政分权与省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临界值效果。利用中国1980-2004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动态的面板门槛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和仿真试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其影响力度因人均资本增长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小于0.1707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为0.1211;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第二区间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大小为0.1925;而一旦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高区间时(大于0.2909),财政分权的影响力度变为0.2731。  相似文献   
177.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的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如何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的重要实践和理论问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的财政原因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就建立健全以增加农村公共品为目标取向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财政资金的有效整合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把握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保证农村急需的公共品供给以及如何充分发挥税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8.
财政下乡是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本命题。文章基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在国家政权建设的框架下,总结了基层财政转型的三种模式,即汲取—政府强制模式、积累—政社一体模式、惠农—政府自主模式,打破了学界对财政转型的线性思考,即从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的欧洲经验。我国基层财政建设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现代预算制度,必须在国家政权建设的宏观框架下,对财政合法性建设给予历史的、具体的理解。基层财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公众参与,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重新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9.
执政党报告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之基本方式的重要命题。财税体制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着眼点,被认为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最重要的试金石。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财税法律制度得以基本建构,财政民主理念、税收法定主义和纳税人权利保护原则等概念谱系得以确立并渐进完善,但在岁入课税、预算支出与财政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控权理念、财税均衡主义和精细化绩效预算原则等规范图景会日渐清晰,并将成为新时期财税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引领中国财税法律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0.
Univariate time series models are estimated for sample periods ending with the enactment of major tax reductions in 1964 and 1981. These models are used to forecast government revenue for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tax cut, and the pattern of forecast errors is examined. Unforecast revenue is negative and large relative to its standard error following the 1981 tax cuts but is close to zero following the 1964 cuts. This disparity occurs because national output behaved differently in the two cases, suggesting that short-run movements in output are dominat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tax rate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