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77篇 |
理论方法论 | 15篇 |
综合类 | 427篇 |
社会学 | 5篇 |
统计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冷峻与热烈的辩证统一──三论《天问》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洪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3)
这是《天问》艺术成就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文章从《天问》的创作心理、思想内容、情感抒发、审美特色等方面着眼,论述了《天问》具有冷峻与热烈辩证统一的艺术特色.《天问》自始至终的170个诘问是冷峻的,然而诗中呈现的作者的表象活动却非常热烈;《天问》全诗充满着屈原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冷静的理性思考,但全诗的情感抒发则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542.
李定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6):36-40
遗山《论诗三十首》(其十九)主旨是赞美、仰慕陆龟蒙为万古高士,为他的百年孤愤鸣不平,并安慰龟蒙,无须理会、计较世俗庸人之输赢得失。诸家未能深究“春草输赢校几多”的涵义,未能了解遗山对陆龟蒙的长期热爱。遗山崇拜陆龟蒙,欣赏以陆龟蒙为代表的“晚唐风骨”,不仅因为遗山长期怀才不遇及目睹朝廷日趋腐败与龟蒙相似,借龟蒙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更是宋金两朝“陆龟蒙热”的组成部分。元遗山等宋金一流文人普遍崇拜陆龟蒙,确是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3.
陈其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3):7-10
徐志摩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代表 ,他突出的贡献是对新诗体制的改革和实践 ,对诗的形式感与内在精神的执著追求。形式上 ,他注重音节的谐和 ,传统意象的运用和句式的现代品格 ;内容上重视诗的精神和人格的展现。因此 ,他的诗总能给人以轻盈、流丽、甜蜜的美感 相似文献
544.
王小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5):26-31
西昆体在宋初与白体、晚唐体鼎足而立,但是三者之中,对前者的研究最为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西昆酬唱集》中其他十四位诗人的具体分析得出:杨亿最早宗李商隐,但是首先进行西昆体风格创作的却是钱刘二人,并且三人对西昆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余十四位诗人在西昆体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但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45.
田道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3-117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546.
杨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3):39-44
《诗经》兴象中的各种动植物具象,在其自然特性和视知觉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和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键,更是认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起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47.
顾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83-86
浅析《古诗十九首》畅情的美学价值与意义@顾敏$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贵州水城553001~~ 相似文献
548.
刘玉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39-42
“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 ,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从其诗歌入手 ,对他们的交游、诗歌艺术两方面进行考察 ,认为这个诗僧群体在承袭“晚唐体”的同时 ,也体现了宋初诗歌发展的某些新面貌 ,呈现出过渡时期的色彩。 相似文献
549.
段少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42-45
王士祯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是清代两个很有影响的诗学主张,实际上两人都是在讲"神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他们的诗学思想必然会在他们的诗歌选本中体现出来,本文以两位的古诗选本《古诗选》和《古诗源》为例,通过其中所选诗歌的不同来更形象地认识他们思想的不同,以及浅析两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