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民族学   28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230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许宗鲁为明代关中学者刘玑撰写的墓志,是刘玑研究的重要资料。以往少有人关注此墓志,有必要以其为基础,结合明清史志、文集资料,全面梳理刘玑的生平履历,尤其是通过对刘玑师从关学学者李锦以及撰著《正蒙会稿》等史实的考订,使刘玑的关学学者身份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992.
唐诗对来自西域的异族女性进行称呼时,大都使用“胡姬”一词,而“姬”字从其作为姓氏本源上来讲,是与古代西北地区的异族有关的;同时,“姬”字所蕴女子貌美而赋才艺之意,恰好能表现出西域各民族擅长歌舞技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3.
陈允锋 《南都学坛》2013,33(1):65-70
刘勰对"言"能否"尽意"问题,持充分肯定意见,但他又非绝对的"言尽意"论者,这是《文心雕龙》"唯务折衷"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其特出之处有二:一是既认识到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过程中的局限性,又看到了写作者之"情数诡杂"、文章体制之"体变迁贸"以及表现对象之"纤意曲变"等多种"变数"交织作用而造成的"言不尽意"问题;二是从写作实践出发,多方探讨了"言不尽意"困境之成因,如"理自难易"、"思无定检"、"采滥辞诡"等。  相似文献   
994.
人们对《莺莺传》中张生的形象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争论,然而却很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行探讨。张生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实源于人性的嬗变。在他身上体现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谓本我、自我、超我的较量与挣扎,他的变化正是这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崔、张二人的悲剧实源于此,张生似乎也就成了人性的隐喻。  相似文献   
995.
严复是晚清翻译西学的第一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但是这样一个有着进步思想家称誉的人,却在其后期,思想竟然出现了逆变,并由传播西学的功勋转变为捍卫传统的战士,其背后既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因素,更有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赋比兴"自提出后就始终缠夹不清,一直未能成为纯正的诗学概念。缠夹的原因有二:一是论诗者以诗义阐释诗法,二是缺乏"赋比兴"作为表现方法的具体含义。过往的诗论都未能贴近诗歌本体来理解"赋比兴"。意象是诗的本体,是诗歌得以形构的基本单位。在现代诗学的视野中,"赋比兴"就是诗歌整体意象构造的方式。阐述了"赋"、"比"、"兴"三种意象表现方法,认为"赋比兴"不仅仅是《诗经》和古代诗歌的法则,对现代诗歌而言,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7.
在传统翻译研究转向更为广阔的"文化转向"视角的翻译研究背景下,安德鲁.勒菲弗尔论述了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形态三个要素对翻译的操纵。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译的《幸福之路》从出版至今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在细读译作的过程中,读者可以寻到译文为意识形态所操纵的痕迹。在译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操纵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影响甚至左右译者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998.
戴纶喆编纂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刊刻于清光绪七年,是清末重要的赋学选本,其中“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项评述律赋作法与赋学理论,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识见。然因戴氏文名不显和此书流布不广,《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和戴纶喆对赋学的贡献至今隐而未彰,不为学界所重视。戴氏此书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端:一是以字法、句法、章法为中心的律赋学批评体系的建构;二是体现出晚清古学复兴思潮下以古入律、古律汇通的赋学风尚。可以说,《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是清代赋学的收关和总结,具有观照清代赋论乃至历代赋学的学术意义,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restricted Liu regression estimator (RLRE) for estimating the parameter vector, β,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collinearity, whe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binary and it is suspected that β may belong to a linear subspace defined by ?=?r. First, we investigate the mean squared error (MSE) properties of the new estimator and compare them with those of th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RMLE). Then we suggest some estimators of the shrinkage parameter, and a simulation study i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t estimators. Finally, we show the benefit of using RLRE instead of RMLE when estimating how changes in price affect consumer demand for a specific product.  相似文献   
1000.
刘古愚是近代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著名的经世大儒、爱国教育家,是关学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在近代关中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刘古愚以“经世之学”自勉,并因此而深受晚清知识界的推崇。关学自张载以来“学政不二”、“学贵有用”文化传统的熏陶、师友之助、时变日棘的精神刺激以及为学医国的目标追寻,这些都是刘古愚“经世之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经世致用”、“学为医国之术”信念的驱使下,刘古愚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实践中,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的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