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文章从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对豫南一个村庄中的丧葬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殡葬法规的实际运行及其效果。文章指出,在丧葬实践中人们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法规操办丧事,殡葬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法规从颁布实施到真正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中间存在着"时间差"。同时,法规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受到基层政权的操作以及原有行为规则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法规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2.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社会开始相对独立起来,农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并没有被合理利用,农民被浓厚的丧葬意识观念所束缚即是突出表现之一。当前农民丧葬意识观念浓厚,主要表现在农民有着很强的风水观念,农村社会的跪拜礼太过复杂,丧葬程序越来越繁琐三个方面。由于农民的丧葬意识观念日趋严重,使得文明农村的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无论对于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3.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就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锋、冲突、融合的过程。以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宏观研究,没有对文化进行进一步细化,限制了研究的深度。从理念与符号的观点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都有各自的理念与符号,两者之间的冲突与调适,应该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 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基督教徒不仅借助基督教理念来质疑传统文化,他们往往还用基督教理念来附会来解释一些现象,甚至赋予乡土文化以新的意义。在传统的理念失落之时,假如基督教的这一理念得到更广的传播,入们只知道这一理念,那么乡土文化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符号可能还一样,但理念已经被置换了,这是乡土文化变化的规律之一,只是这次用来置换的是基督教的理念。  相似文献   
34.
自古以来,丧礼就是中国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宋代也不例外.就现存资料来看,宋代士大夫阶层提倡实施规范的丧葬礼节,并为此不懈努力,他们不仅继承总结先秦以来儒家的丧葬制度与理念,而且也依据宋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为一套较为系统的"礼法".这些礼仪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有些甚至成为朝廷颁布的政策或法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礼法"未必完全符合两宋社会现实,因而民间丧葬之"俗"便成为庶民百姓约定俗成的惯例.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却也相互协调,进而共生共存,这是宋代丧葬民俗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山东鄄城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36.
《渑水燕谈录》是北宋时期的一部笔记小说,记载了丰富详略的历史故事,收录了大量的词汇,其中记载的一些民间丧葬 故事,涉及了许多与丧葬有关的词汇,比如丛冢、墓次这样的墓葬词汇;缞绖、墨缞、苴麻这样的丧服词汇和承重、庐墓等服丧词 汇。对这类词汇进行考释,有利于了解北宋时期的民间风俗,考察当时与丧葬有关的民间文化,同时增进对文字、词汇在词义 发展演变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