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7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28篇 |
理论方法论 | 28篇 |
综合类 | 60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康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98-104
《祖堂集》的副词丰富而有特色,通过考察其用法,分析其特点,认为《祖堂集》副词具有不同的时间层次,组合灵活;同一个副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功能复杂;同一个语法意义又可以用若干个副词表达,聚合较多;副词的发展尚不完全稳定。文章兼及探讨了《祖堂集》中一些特色副词的用法及源流,为副词的历时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22.
周轩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65-69
从奋笔歌颂统一西域、诗谶与砚铭、一个人与一个部落的东归等诗文,论述了纪晓岚流放前后与新疆的关系,指出其反映了纪晓岚思想中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执着的爱国之情。人们往往以点缀盛世、取悦君主的歌功颂德之作来讥贬,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723.
汤志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6-101
《集成》10407号"鸟书箴铭带钩"中的"毋诈毋挴",指既不要诈伪,也不要贪心;"汲于利"当读作"急于利",与"重利"意思相当;"母产又苟"当读作"毋产有苟";"悊冬"当释读作"慎终"。《集成》34号铜钟铭文中的"搏武"是形容军队阵容鼎盛壮大的。"鄬子受编钟"铭文中的"月"字下的两短横当是合文符号。 相似文献
724.
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6):41-45
考察孔子同时或以前的人物的言论,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舜帝传说情况,主要是:至迟在西周穆王时已有人谈论舜帝,而舜帝传说其实在周武王时已经兴盛,而且此前还隐约可考,它与舜裔的势力兴衰和世系的详略成正比关系;虞幕是有虞氏之祖,应是颛顼之后,舜帝后裔自认黄帝为高祖的铭文可作确证;舜帝已是明德圣君形象,受三代王朝尊崇,禅让说和逼篡说都未出现,但禅让说更符合传说的原貌;九疑山舜陵在春秋时已经存在,其形制为楚章华台所仿照,与《山海经》和马王堆地图相合。 相似文献
725.
杨敏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38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寒士特指贫寒的读书人。事实上,寒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直存在的。《浮生六记》这本书恰恰是寒士生活最好的体现,在书中,沈复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可以说,《浮生六记》用深情直率的笔调写尽了当时清中叶的寒士生活,并深刻反映了产生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6.
刘纪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7-91
纪弦的诗歌风格多样,其中有一类“身体诗”贯穿其一生的创作,成就很高,但是前人却从未论及。纪弦的“身体诗”不仅敏锐地使用身体性感官,自得地展示身体,如同唯美主义者一样在感性中沉醉,而且通过身体直面虚无和孤独,追问生命与存在的真谛。在此基础上,诗中出现了一批别具一格的身体意象。 相似文献
727.
728.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0世纪以来,《史记》研究呈现出喜人的局面。其中,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史记会注考证五十八则》以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感悟式的评点研究为基础,重点考证、评点了《史记》中的疑难字词和精彩段落,利用古今中外事例阐发义理,研究方法形式多样。尽管是微观研究,札记式评点,但可谓字字珠玑,散金碎玉。 相似文献
729.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支遁对《周易》思想熟稔运用的基础,支遁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接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730.
何梅琴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5):127-131
《史记》记载的自杀行为和自杀事件引人注目,《史记》所记自杀模式有失败型、逼迫型、自责型、恐惧型、维护型、报恩型、守节尽忠孝型、免辱型等。本文对自杀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探讨。史记》所记载的自杀行为,表明了当时社会背景与自杀现象有着明显的联系,特殊地呈现了古代社会文化群体的心理,从中我们可以认识中国社会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