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丹丹 《西域研究》2007,43(4):84-92
高昌地区出土的《某氏族谱》虽然内容残缺不全,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颇丰。本文主要以宋、张两氏的联姻变化为例,探讨了婚姻对象的选择与家族地位升降的问题,并进而讨论了该谱的出自与存废情况,以及谱牒类型与其功能偏向问题。有关该谱的研究不仅对谱牒学的发展颇有裨益,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家族史等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所出《高昌书仪》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认为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六九号墓出土的《高昌书仪》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写本书仪, 而且编排格式独特, 似与唐五代敦煌《朋友书仪》有共同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1200年到1400年,蒙古帝国对欧亚大陆的统治开创了近两个世纪的“蒙古和平”。尽管不少学者对和平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单纯从物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蒙古帝国始终是和平的。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中,东西方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贸易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欧亚各地的商业发展,商品种类极大丰富,商业城市高度繁盛,商贸路线开放畅通,商人活动范围空前扩大。虽然,蒙古人之间的不和与冲突对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从大环境来看还是利大于弊,至少相较蒙古帝国之前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和心理及其外交等因素作了论述,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论汉代京都赋与亚欧文化交流@许结$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20000~~  相似文献   
16.
论加拿大民族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民族国家是从英帝国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自治制度是其民族国家演进的基础 ,在自治制度的保护下 ,加拿大得以发展 ;而自治制度赋予它选择自身利益的权力 ,又使其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性。英国试图通过自治制度来维系其帝国统治 ,因而不得不一再对加拿大做出让步 ,更加滋长了后者的民族主义。其结果 ,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走向成熟 ,最终突破了自治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重商主义与英第一帝国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先前体现为民间性的殖民拓殖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有意识的政策行为,建立商业帝国成为英国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帝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重商主义是英第一帝国的重要国策,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1888年上书与他的早期大同思想有直接的联系。"内圣外王"是康有为的思想体系,其渊源来自朱熹理学。他依循朱熹的伦理哲学,"修养"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其内的心性修养,产生了救国献身的精神力量;其外的穷究义理,得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公理,为今后的变法行动作好了理论准备。由"内圣"走向"外王",第一步就是《第一次上清皇帝书》。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率先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这是德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历史传统影响的结果。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thnicity into Southeast Asia, as a componen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ritish projection of empire. The argument is that rather than projecting a cosmopolitan vision of community, British liberalism naturalised ethnicity through the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 This presented a global vision of societies being independent and emerging from the local landscape. These liberal notions of civil society represent an early incarn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 British Empire in Southeast Asia emerged within this intellectual climate, and its early construction reflected this vision. In essence, the British Empire in Southeast Asia was founded on the nebulous idea of providing self-determination to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his no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was a qualified concept of independence, framed around opening these civil societies to British trading hegemo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