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明与中亚帖木儿帝国的礼仪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往来,从形式看是受访国对来访使臣的尊重,实质上是其向使臣展示其国力和文化的过程。明与中亚帖木儿帝国接待使臣的礼仪在程序上有相似性,对来访使臣的习俗一般都予以尊重,这表明这一时期丝绸之路上国际交往的礼仪可能已形成惯例。但明朝更强调其大国地位,视帖木儿帝国为其蕃国,要求其来华使臣行蕃国来朝之礼,对其使臣索物无止的无礼行为予以迁就,以显示并申明明朝中国是大国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172.
1200年到1400年,蒙古帝国对欧亚大陆的统治开创了近两个世纪的“蒙古和平”。尽管不少学者对和平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单纯从物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蒙古帝国始终是和平的。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中,东西方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贸易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欧亚各地的商业发展,商品种类极大丰富,商业城市高度繁盛,商贸路线开放畅通,商人活动范围空前扩大。虽然,蒙古人之间的不和与冲突对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从大环境来看还是利大于弊,至少相较蒙古帝国之前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3.
21世纪以来,美国劳工史出现了明显的跨国转向的趋势,其主要路径一是重新挖掘劳工史与生俱来的跨国特性,包括考察跨国联系和域外因素对于美国劳工组织和运动的影响,以及考察移民劳工在母国和移居国之间建立的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关系网络;二是把美利坚帝国视作一个跨国联系和互动的空间,考察这个跨国空间内复杂多样的劳动力流动、雇佣和管理机制、形式各异的控制和反抗活动,以及模糊不定的人际关系与身份认同.帝国劳工史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于,把强制劳动纳入了劳工史的研究视野,从而将工人阶级"重新概念化".跨国转向让1960年代以来劳工史的一些重要写作传统,如坚持底层取向,重视工人的自身经验、主观感受和能动性,关注身份认同和阶级形成问题等,有了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但也给劳工史带来了学科边界模糊、过度现时主义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