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经济转型期背景下,通过建立VECM模型来研究陕西经济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陕西产业结构演变带有明显转型期特征,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在经济转型期,外生的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改革的冲突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原因;经济转型期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对经济增长分别呈现“负效应”和“正效应”,但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从VECM模型的短期动态部分看,产业结构成为就业结构改善的显著障碍,产业结构的所有制性质及重型化特征,限制了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选取江苏和湖南两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2005年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相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了江苏和湖南两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为此,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数据为基础,结合动态相关系数、VAR法、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探究这一系列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minal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dollarization in Nigeria by applying Granger causality test for the period 1986 (1)–2003 (4). Previou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this issue provided conflicting resul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upport a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However, causality from dollarization to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ppears stronger and dominates. This suggests that policies that aim to reduc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n Nigeria must include measures that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issue of dollariza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case is the supply of sufficient domestic currency assets that would permit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and capable of dousing negative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flation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05.
刑事立法中的"知意论"作为判断行为人主观心态的法律依据,在刑事司法操作中有唯心之嫌。刑事司法实践中应该改造因果关系近因说,吸纳美国因果关系理论中的概率标准以及犯罪主观心态分两个层次的合理因素,以客观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概然关系为依据判断犯罪心态,体现出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在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推理过程中之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法律整合,其中所涵盖的各种复杂要素,使这一标准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的操作变得日益困难。然而,对原因和结果及其关联性的客观实在的判断是得以作出法律的价值判断的前提。法律的判断标准,是客观实在与主观认知的精妙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7.
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增长是引起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并未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8.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西部地区从1978年到2004年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并不存在明显的互为因果关系。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继而提出了通过改善市场环境、完善出口制度等,加大对外贸易在西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What can Statistics Contribute to a Causal Understan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W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causality in a broad manner. The traditional attitude in statistics has been to shy away from the causality concep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 more proactive attitude to the causality concept has developed among statisticians.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the school of counterfactual causality directed towards forming a better basis for clinical trials and epidemiolog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the mechanistic view of causality. These developments are discussed and set into a larger context, where the often ignored role of time is emphasized. An extension of path analysis to stochastic processes is briefly presented. Causality is furthermo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genetic studies and to the emerging field of systems biology. Statisticians should also relate to the philosophical content of causality, especially that found in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相似文献   
110.
平衡计分卡因果关系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果关系链被视做是Kaplan和Norton创立的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核心和精髓.然而,学术界对此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支持者和质疑者各执一词.而究其原因,在于对因果关系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质疑者是从纯粹因果关系准则对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进行批判,是对平衡计分卡及其因果关系的误解.而在现实经济管理活动中,往往若干影响因素同时存在,因此不能以纯粹的因果关系来讨论或质疑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作为科学与艺术兼具的管理实践工具,平衡计分卡各指标之间只存在具体管理情景下相对的因果关系.正如Kaplan和Norton所强调的,建立平衡计分卡因果关系链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各指标与战略相连接,在寻找因的过程中,分析企业现有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行动,实现组织目标,这恰恰是平衡计分卡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