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选取1990-2010年四川省经济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时间长短,投资水平对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相对显著,而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在短期内对其他两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
投资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以河南为例,利用河南省1989-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了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3.
利用多种计量分析工具,从总量和增长效应的角度研究了广东进出口与GDP增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说,进口、出口与GDP存在唯一稳定关系,出口较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短期来说,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出口增长同时也是进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带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更稳定、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4.
通货膨胀及紧缩与货币供应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借用剑桥方程式建立了通货膨胀及紧缩与货币供应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验证了我国超供货币供应是CPI物价指数的原因,而CPI物价指数作为超供货币供应的原因则被拒绝。说明了我国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调控经济的发展仍具较强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中美玉米期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大小,选取2006年1月4日至2017年5月31日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的玉米主力连续价格以及央行外汇中间价的日数据为样本数据,并将样本期间分为3个阶段,借助平稳性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EGARCH-GED模型、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两市玉米期货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玉米期货市场的风险存在正相关性,且在金融危机期间风险相关性明显增强并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有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6.
失信惩戒对企业污染违规治理已初见成效,然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却鲜有关注。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废水国控重点监测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制度基础观理论提出失信惩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惩戒牢笼"假说,并通过使用地区腐败作为工具变量的截面数据模型的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回归发现:(1)失信惩戒与企业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因果关系,受"惩戒牢笼"所捕获的企业其研发创新活动受到了显著的抑制,惩戒强度越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越低;(2)国有企业正向调节失信惩戒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因果关系,且主效应为正,这在于国有企业的"合法性"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惩戒免疫力,高压惩戒反而提升了其创新意愿,其研发创新与惩戒强度正相关。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of causal usage drawn from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6–2008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this article offer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ausality in American sociology. Testing various aspects of what we consider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on causality in the discipline, we find that (1) “variablistic” or “covering law” models are not the dominant way of making causal claims, (2) research methods affect but do not determine causal usage, and (3) the use of explicit causal language and the concept of “mechanisms” to make causal claims is limited. Instead, we find that metaphors and metaphoric reasoning are fundamental for causal claims‐making in the discipline. On this basis, we define three dominant causal types used in sociology today, which we label the Probabilistic, Initiating and Conditioning types. We theorize this outcome as demonstrating the primary role that cognitive models play in providing inference‐rich metaphors that allow sociologists to map causal relationships on to empir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8.
A recent paper in this journal (Fann et al., 2012) estimated that “about 80,000 premature mortalities would be avoided by lowering PM2.5 levels to 5 μg/m3 nationwide” and that 2005 levels of PM2.5 cause about 130,000 premature mortalities per year among people over age 29,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51,000 to 200,000 premature mortalities per year.(1) These conclusions depend entirely on misinterpreting statistical coefficients describ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M2.5 and mortality rates in selected studies and models as if they were known to be valid causal coefficients. But they are not, and both the expert opinions of EPA researchers and analysis of data suggest that a true value of zero for the PM2.5 mortality causal coefficient is not excluded by available data. Presenting continuous confidence intervals that exclude the discrete possibility of zero misrepresents what is currently known (and not known) about the hypothesized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PM2.5 levels and changes in mortality rates, suggesting greater certainty about projected health benefits than is justified.  相似文献   
99.
两大法系因果关系两分法在内容上存在差异,英美法系因其结构和内容所要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大陆法系其存在的意义则不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套搬因果关系的两分法,在我国,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就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至于国外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则可采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
在经济转型期背景下,通过建立VECM模型来研究陕西经济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陕西产业结构演变带有明显转型期特征,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在经济转型期,外生的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改革的冲突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原因;经济转型期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对经济增长分别呈现“负效应”和“正效应”,但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从VECM模型的短期动态部分看,产业结构成为就业结构改善的显著障碍,产业结构的所有制性质及重型化特征,限制了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