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1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049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城市市民生活观念出现急剧的变化.变化的动力来自于内外两方面.辛亥革命前,与传统生活观念对立的新生活观念因受到清朝统治阶级的压制还未形成主流思想,远离中心城市及交通干线的内陆偏僻地区和城市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辛亥革命后,随着国体政体的变化资产阶级人生观获得了正统地位,生活观念由于权力真空和价值危机的紧张而出现反复,传统的生活观念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丧失下受到无情批判,生活观念的变革与思维定势的冲突使城市市民的生活出现双重的变异倾向.  相似文献   
82.
美中西部开发有很多不同之处 ,表现在内涵与性质、地理与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背景、政治与文化传统、国际国内形势与时代背景等方面。两者的相似之处也有 ,却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83.
理想主义往往让人联想到伦理学的至善,但理想主义者却往往由于对自己理论和道德的过分自信、对理想社会的过分执著而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宽容,从而演化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暴力事实。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纳粹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案例来思考二者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84.
阮籍塑造的大人先生形象以超人为特征。从文化角度看,所谓超人特征,一指社会性空间疏离,二指社会性时间疏离,其内涵应追溯至易老庄三玄,后者实基于乡土中国及其文化构建机理。  相似文献   
85.
辛亥革命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以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去反对专制统治,国民党宋教仁发起的颇具声势的政党政治奋斗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早期领导人经历了这次大革命政党政治的洗礼,民主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党政治,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后却遭到了国民党的镇压和解散。历史证明,西式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86.
《册府元龟》是记载公元714年"北庭大捷"的主要文献,为多数研究者征引,但其中关于"献俘礼"的施行似难成立,所谓"北庭大捷"的定位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7.
在辛亥革命的伟大变革中,作为朝延命官的王正雅顺应历史潮流,及时高举反清大旗,加入到民军抗击清军的洪流之中,并在援助鄂军唐牺支部围攻荆州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获取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资本。接着他以第一任常澧镇守使之名,统治沅水、澧水流域多年,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然而,他抵制“二次革命”,拥护袁世凯复辟,暴露了其封建守旧的本质,最后因权力之争而命丧猫儿峪。  相似文献   
8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a British imperial archive on China and the global politics of empire over the last century and a half. Drawing upon the theoretical work of Bruno Latour, Gayatri Spivak and Thomas Richards,the archive is explored as a coherent set of material practices designed to decode and recode China and other colonized territories. Imagined as an interface between knowledge and the state, the British archive requir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pistemological network designed to generate knowledge on China. The knowledge so produced was then used to manipulate local scenes and to provide intelligence in ‘the Great Game’, the continuing contest with Russia over domination in Central Asia. Because of its desire for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other peoples and places, the archive also generated its own phantasms, ones which threatened to undermine and destroy empire. This process of self-haunting is explored through the figure of Fu-Manchu, a discernible mutation of epistemological empire, and linked to the cold war which emerged on the Eurasian landmass after 1945.  相似文献   
89.
《大宅门》为20世纪我国的文学艺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和漂亮的句号,作为电视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大宅门》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既以一个真实的家族创业与兴衰的历史过程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人物群像;又典型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2O世纪后半期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作品虽没有达到“现代《红楼梦》”那样的高度,却对21世纪艺术创造走向更高境界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0.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分配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新中国采用何种分配体制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他一方面提倡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追求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并试图用供给制代替按劳分配,错误地认为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和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是“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加以限制。这种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矛盾状态,致使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