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2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2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60篇 |
理论方法论 | 45篇 |
综合类 | 1279篇 |
社会学 | 1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雷恩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81-86
以创作思想为例,论述韩愈对<文心雕龙>之认同与借鉴.韩愈创作思想主张以情为主,强调"不平"之思、感激怨怼、"勃然不释"之情对文学的感召、激发,与<文心雕龙>"立文本源"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一脉相承.创作修养上,二者皆主"虚静"说,主张多积累、多体验;文学风格上,韩愈认同刘勰之风格多样化的主张,坚守执正驭奇的基本指导思想.韩愈从创作思想上,认同与借鉴刘勰之理论主张,从而建立了正确而通达的基本文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2.
兰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2)
初盛唐人对孟子的接受,主要表现于引述孟子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中晚唐人发展为对孟子的学说进行专题讨论,显示出对孟子更高的兴趣.其中,韩愈崇孟最具推动力.韩愈自身的儒教学养及其欲以道统自振一代的抱负和理想是其崇孟的学缘基础,而其崇孟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可以为中唐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疗救的药方.韩愈以孟子的君臣之论反对藩镇分裂,以孟子的心性说为排佛的思想武器,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君主秩序,维护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83.
陈鉴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1):84-87,91
主张通过男女人格的互补与共建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自由高效发展,这是女权主义的创造性见解。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是女权主义这一主张的赞同者。他的历史剧所揭示的人格建设观,具体内涵包括:男性应当向女性学习人格,女性应当向男性学习人格,男女应当共同追求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84.
刘晓玲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61-63,66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展开.李渔的观点在今天的叙事艺术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新颖的思想. 相似文献
85.
明洪武、弘治年间文化政策与文言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37-41
明洪武至弘治年间,君主强力推行定程、朱理学于一统的文化政策,十分强调儒家义理在诗文中的教化功能,并以此指导当时的文艺演出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主要有5部,创作者虽身份各异,地域不同,但其内容多为神仙道化、劝诫讽谏、粉饰太平、惩恶扬善,其中宣扬道德教化的篇目所占比例最大,这与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可见,当政局稳定、政治权力处于上升期时,朝廷所倡导的文学观念是可以得到推行的。 相似文献
86.
张生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7-61
本文依据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对明初移居西宁卫的郭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作了初步考察,通过勾画这一军户家族在西宁卫定居、发展并兴盛的曲折历程,映射出明代河湟边地社会军户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轨迹,并对明代以来国家力量不断深入边地社会的背景下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的复杂进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顾宝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2-125
民间流传署名欧阳修撰的《郭氏族谱序》一文,从某些内容和撰写时间上分析似有可能是欧阳修佚文。然而通过细微环节的比较考析,这篇署名欧阳修作的族谱序文在没有发现新的文献证据之前当是后人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88.
樊露露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4):34-38
《世说新语》是一部分类记事的志人小说,若将其中某一人物分散在各门中的零星言行记录合而观之,将会呈现出该人物的整体形象和由此辐射而成的人物关系网络。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挖掘《世说新语》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效应和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9.
曾加荣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5):20-22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成、思维方式等,分析了蜀学文化传统对郭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0.
殷海卫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46-50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沧浪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胡、严二人都对宋代诗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他们的诗学观既有相合处:如推崇诗骚、汉魏、晋、盛唐,追求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注重创新等;也有差异处:对宋诗的批评态度不同,二人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等。他们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