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8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98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839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昝风华 《兰州学刊》2008,(9):167-170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汉唐时期达到了高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条主要的文化线路,即北方经辽西辽东到朝鲜半岛的陆路、从山东半岛出海的海路以及南方从长江口出海的海路。这三条主要文化线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93.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994.
赵凯 《河北学刊》2007,27(5):79-82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995.
邬文玲 《河北学刊》2007,27(5):76-79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996.
汉密尔顿提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大国理念。其后一个世纪美国走上了成功的崛起之路,至19世纪末,成为托拉斯国家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公平竞争与联邦政府扶植大财产是美国崛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97.
《论语》在汉代处于比五经略低的地位,但其虽没有享受到经的待遇,却也高过其他儒家及诸子,是汉代皇室及士人的必读之书,并且到后汉其地位已渐有升格之势。  相似文献   
998.
韩柳与佛学     
文章试图探究韩愈、柳宗元与佛学之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柳宗元则糅合儒释,游刃于中。笔者认为,韩愈等人的引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中国士大夫接受佛学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99.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齐明 《南都学坛》2007,27(6):10-15
源于战国时期的"葬先荫后"风水观念,在汉代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并成为人们解释命运吉凶的一种社会心理模式。镇墓文和买地券所投射出"鬼福及人"观念,也进一步证实风水信仰已经成为两汉时期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太平经.葬宅诀》所提出的"魂神还养"理论,则标志着风水理论体系在两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将丧葬风水理论的形成时间由魏晋南北朝上溯到了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1000.
汉代儒家自觉地从男性视角,为封建的男权社会塑造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并通过"礼法"和社会教化系统两种途径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社会中的女性。这种带有鲜明的性别尊卑的意识逐渐为女性所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准则,对女性群体心理、性格、气质、思维等特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儒家的女性观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观有一定的差距,就整个汉代而言,这种差距逐渐缩小,女性逐渐趋同于儒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