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民族学   8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84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1756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符海朝 《殷都学刊》2008,29(2):23-27
蒙元时期的汉人世侯,通过和北方儒士们的长时期的频频接触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其文化素质也逐渐提高,有的喜欢文学、史学、医学和艺术,有的能说国语(蒙古语),有的喜欢藏书,有的资助儒士们出书,这种文化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动乱环境中汉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2.
汉代蝗灾论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文华 《唐都学刊》2003,19(1):45-47
蝗灾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汉代蝗灾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季节性 ,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性 ;成灾面积广阔 ,灾情严重 ;蝗灾具有群发性、连锁性特点。对后世开展治蝗、灭蝗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王朝分裂后在青海地区建立的藏族地方性政权,政权下辖各部落的关系主要以"立文法"的形式体现.另外唃厮啰面临着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调整问题.同时,宋廷对处理藏族(当时称蕃部)关系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法律措施在调整蕃汉民族的关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的资料,结合<宋史>中的内容,对这一前人尚未展开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4.
唯利论是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好利恶害。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展开是一个历史的辩证过程,他认为随着时代由“上古”到“当今”的转变,“人民众而财货寡”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唯利”的本性恶变为“为恶”的现实。于是韩非顺理成章地得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结论:要统驭这一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必须法、术、势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85.
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族群认同的讨论已成为社会学族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本项研究以新疆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民考汉"为例,探讨影响族群性的文化特征与主观认同,并试图对影响"民考汉"族群认同的民族结构和制度安排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86.
本文主要从继承与创新两个角度论述了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的"骈文化创作倾向",全文论述角度更加偏重于这一时期书信体散文文体形式上的发展与创新,而这种发展与创新主要是从语言句式的对偶、四六句式的对仗、音韵声律的和谐以及用典技巧的运用四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使读者对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骈中有散,散中有骈,骈散相间"的文体形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7.
在普遍以“绮彩”、“声律”为重的六朝愉情揣性的诗坛,文人袭用旧调、敷叙旧事(乐题本事)一类的故事乐府缘何屡屡频现,不绝于史。笔者以为,这是文人创作兴趣的转移、儒学传统的倡导、乐府本身的叙事性、六朝诗学思想的浸润和类书编纂的兴盛等综合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88.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9.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  相似文献   
90.
以创作思想为例,论述韩愈对<文心雕龙>之认同与借鉴.韩愈创作思想主张以情为主,强调"不平"之思、感激怨怼、"勃然不释"之情对文学的感召、激发,与<文心雕龙>"立文本源"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一脉相承.创作修养上,二者皆主"虚静"说,主张多积累、多体验;文学风格上,韩愈认同刘勰之风格多样化的主张,坚守执正驭奇的基本指导思想.韩愈从创作思想上,认同与借鉴刘勰之理论主张,从而建立了正确而通达的基本文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