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497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2396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实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本文对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收入——财产(生活型和投资型)——财产性收入三者相联关系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和值得关注问题,并发现财产性收入增长受家庭财产、居民个人因素、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投资市场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增加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民族迁徙、通婚、经商、入侍、屯田诸方面入手,通过大量民汉接触的史料,对新疆民汉语互学现象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对民汉语互学现象的发展过程以及民汉语互学现象对新疆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客观地反映出两千多年来汉族与当地民族密切交往的历史以及共同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Ni Wei 《Cultural Studies》2017,31(6):894-917
ABSTRACT

After 1949, with ‘serving the people’ established as the basic guideline of art,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which had been appropriated by the cultural elit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as put on the agenda as well. Beginning from the early of 1950s, there were continual debates on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ithin the art field, through which many artists gradually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t the same time, stimulated by the large-scale xiesheng movement sponsored by the government,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subject, theme, and brushstroke technique, and developed a new style which has its own signifying system. Blending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drawing skills, the new landscape painting successfully created a unique scopic regime, which can establish an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collectiv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s a prominent cultural achievement of Mao’s era, the new landscape painting embodies the cultural politics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at that time.  相似文献   
105.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07.
周春兰 《学术界》2012,(6):174-180,288
在古代道家哲学中,“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中都备受关注,但他们说“无”的侧重点不同.《老子》从追问万物的源头入手,提出了“有生于无”生成论构想;庄子否认了普通的知识及认识方式,提出了“不知之知”的最高认知层次;黄老在改造老子无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刑名为前提的无为而治;王弼站在本体论的高度将黄老无为和名教有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无”经过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发展演变,已从一个普通的哲学语词上升为万物之本体;“无”主要涉及生成论、认识论、治国论、本体论等方面,这些哲学思想因为“无”而更为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曲伟杰 《河北学刊》2012,32(2):228-231
西方民主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导致了内部排斥,它打破了民主制是最能平等尊重并维护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政治制度的理论承诺。内部排斥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平等以及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偏见与多元文化的差异这两个方面。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沃尔泽强调公民参与和各种地方性社群自治的重要性,而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和保护多样性的少数文化群体等问题上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9.
汉唐时期,史书数量和门类增多,史学范围逐步拓展,图书分类问题就凸显出来。史部成为独立的部类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魏晋的《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从南朝的《七志》、《七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史部逐步从其他图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类。这反映了史部书目在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史学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文章试图从对汉唐目录学经典著作的阐述,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10.
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是我国转型期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看,下岗实质上是失业,必然产生多重社会效应.再就业工程作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应急措施,不可能长期搞下去,必须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寻找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面的结合点,这是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