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4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19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804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7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产函数理论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机理,构建了效应的测度指标,并对历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在过去的22年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约为12%.分段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增长效应增加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增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32.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转移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且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经济增长拉动技术转移,技术转移进一步拉动自主创新.为此,我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促进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1979~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及资本、劳动投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方法,就改革开放之后1980—2006年间中澳进出口贸易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均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拉动作用,而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进出口中,只有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口的作用则不明显。最后依据上述结论对中澳双边自贸区谈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5.
函数型数据的共同主成分分析探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函数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FPCA)已经成功应用在许多领域,但它主要研究的是单样本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一种新近发展的函数型数据分析的理论--函数型共同主成分(CGPC)分析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检验两组函数型随机样本的分布情况.CFPC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将两组函数型样本进行Karhunen-Loeve(KL)展开,并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两组样本的均值函数、特征值和特征函数的一致性.最后,我们对CFPC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6.
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模式,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要素贡献分解。结果发现,我国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从尖峰形到宽峰形再到双峰形的变化模式。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解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7.
进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进出口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二者的作用路径大不相同,而且,进口还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经济增长时进出口也有着明显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根据标号有向块的指数型生成函数,研究了具有唯一一个割点的标号有向连通图及所有割点都在一个块上的标号有向连通图的计数问题.  相似文献   
139.
Taylor定理用多项式逼近函数把已知函数和其各阶导数联系起来,为用多项式函数研究一般函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显然这里的"逼近"程度越好,对研究函数越精确.本文试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利用Mathematica作出函数与其Maclaurin多项式函数的图像比较,直观地印证这样一个事实:Taylor多项式的次数并不能绝对的影响函数与其Taylor多项式的逼近程度.  相似文献   
140.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92年第l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共同起重要作用;货币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实现要强于信贷渠道,但是信贷渠道更有利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通过对1998年前后的样本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货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信贷渠道的作用则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