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作为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与争论。这些争论主要体现为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进化论理性主义与建构论理性主义、反对福利国家与支持福利国家等方面。通过对这些争论的分析,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保守主义与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旨归和现实依托。  相似文献   
32.
密尔和哈耶克是分属不同时代的两位自由主义领军人物,其各具时代特征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影响极为广泛。自由的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并不仅仅关系到人的身体与行为自由问题,它还与人的思想、心灵自由密切相关。法哲学中的自由这一范畴只有在宪政的语境下才存在,才有讨论的价值。密尔和哈耶克都十分重视自由的重要性,重视人的思想自由,并从宪政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保障自由实现的途径。我们考察当代宪法视角中人的自由时,应当明确,宪法应以保护自由为己任,否则宪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宪法中人的自由是受约束的或受限制的自由,法治社会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33.
文章系统考察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著名代表哈耶克的法律观和立法观,以哈耶克的社会哲学观和自由观为基础,从法律的原始含义、哲学基础、否定性特征以及根本目的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哈耶克法律观的根本特征;在立法思想方面,考察了哈耶克关于立法意义和任务的理解、对西方各国现行立法体制的批评、对美国立法制度的评价以及哈耶克关于理想宪政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34.
ABSTRACT

Friedrich Hayek’s Inaugural Address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 ‘The Trend of Economic Thinking’ (1 March 1933),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 work. In it, Hayek argues that economics has a key role of showing what we cannot achieve: of showing that some attractive ideals are utopian. In developing this theme, Hayek referred to Mises’ arguments about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calculation under socialism; but the idea – which I suggest might be seen as a theory about the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a flourishing market economy – becomes a more general motif in Hayek’s work. In the lecture, Hayek’s ideas are developed through engagement with the younger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of economics, which is criticized for espousing methodological ideas that would call the idea of such constraints into question. In this article, I suggest that there were also local targets at the LSE. I discuss the way in which William Beveridge, the Director of the LSE, and Lancelot Hogben, who held a Chair in Social Biology there, were engaged in an extended empiricist critique of the methodological ideas of the LSE economists and of theoretical economists more generally in ways close to the younger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相似文献   
35.
Economic theories of uncertainty are unpopular with financial experts. As sociologists, we rightly refuse predictions, but the uncertainties of money are constantly sifted and turned into semi‐denial by a financial economics set on somehow beating the future. Picking out ‘bits’ of the future as ‘risk’ and ‘parts’ as ‘information’ is attractive but socially dangerous, I argue, because money's promises are always uncertain. New studies of uncertainty are reversing sociology's neglect of the unavoidable inability to know the forces that will shape the financial future. 1   相似文献   
36.
郑飞 《河北学刊》2007,27(1):238-241
“理性不及”观念在哈耶克的整个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揭示理性的局限性而论,其一方面继承以休谟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政治哲学,另一方面又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这无疑会对当代政治哲学采取实践哲学的研究理路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7.
“经济正义”是规范经济学的中心论题之一,而哈耶克的经济正义理论备受争议。通过梳理哈耶克关于“正义”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其经济正义观是一种关于市场经济伦理正当性的消极经济正义理论。哈耶克证明,在市场自发规则下,人们只能拥有一种“免于强制”的消极正义,每个个体拥有种种可欲的财产权利和经济自由。哈耶克对市场正当性的论证超越了古典功利主义的理论高度,这是其最重要的贡献。这种消极经济正义观的弱点当然是明显的,但其关于个人权利、经济自由、规则正义、经济效率的精辟论述却具有正面价值,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深受社会发展理论和历史哲学影响的文化发展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进化论、自由主义和唯物史观。在20世纪,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文化理论,一直是唯物史观文化理论的主要批评力量,他以"自由扩展秩序"作为文化理论的核心范畴,否定唯物史观文化理论,以"反唯理主义"的文化姿态,批评"建构论理性主义"。在两种对立的理论背后,既可以发现它们对文化存在与发展规律的共识,也显示出文化制度设计原则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39.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理论揭示出默会知识是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在人和社会的生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有序协调发展的知识和文化根基,应当以个人默会知识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作为判定社会运行机制合理性的依据。当前,我们应当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的有机统一来完善理性,在人们的交往实践中汇聚默会知识,实现科学知识、道德知识、审美知识的共同增长,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汇聚默会知识和完善理性相结合,克服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困境,构建当代中国知识型的合理化社会,增强创新驱动,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相似文献   
40.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集大成者的哈耶克,突破了以往仅在道德层面讨论自由的传统,把自由概念由哲学概念转变为社会科学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其自由概念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哈耶克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主张个人主义的传统下,同时指出了个人理性的有限性,指出文明的进步绝非理性预先设计的结果,而是有赖于社会演化过程中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作为哈耶克自由概念的三大理论基础,研究个人主义、反唯理性和自生自发的秩序是深入认识其自由思想的前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