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9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630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在不断巩固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频发度与危害的严重性呈上升趋势,网络和新闻媒体成为民族政策宣传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民族政策宣传已进入了国际传播的范畴,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宣传模式和理念,建立和创新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增强民族政策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明确提出了对少数民族的宗教政策,在红军长征时期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政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非常重视宗教工作.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对少数民族的宗教政策在曲折中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陈茗 《人口学刊》2001,45(3):19-22
台湾高山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但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依然远远不及台湾省平均水准,与一般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不平等。其主要原因在于高山族人口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和教育程度尚低,尤其是后者,更是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些对于少数民族集中的西部地区大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下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变迁、传承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传承和完善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6.
周菁葆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1):16-17,35
本文从黎族现存性崇拜遗物以及服饰图案和龙被艺术中遗存的古代信息中,钩稽出古代黎族社会中的女性生殖崇拜和男性生殖崇拜的内涵。  相似文献   
57.
由于生活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语境以及相似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与俄罗斯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唐加勒克积极吸收俄罗斯文化中有益于自身文学发展的因素,在“为人生”文学观念的指导下,关注哈萨克民族的前途,草原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58.
中国传统数学充满了和的精神。数学内部的和谐、读者与作者的和谐、若干数学方法是为维护社会和谐服务的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和的精神。  相似文献   
59.
在瑶族信仰中,雷神是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其关键职能就是生殖功能,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即为繁衍生命和丰饶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诸神中雷神在瑶族中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瑶族先民把生殖的祈盼寄托于雷神,雷神的生殖功能通过许多文化形式来体现,如洪水神话、祭雷仪式、禁忌等.  相似文献   
60.
哲学无定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家明确提出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其实质是立足于现代哲学对哲学本性所做的一种探讨。这个问题在20世纪中国哲学中被鲜明地提出并得到热烈地讨论,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环绕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相激互融的结果。严复、王国维、张君劢、丁文江、熊十力、贺麟在20世纪上半叶对这个问题予以了逐渐深入的探讨。陈修斋于1988年发表的《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一文,从元哲学的高度,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予以了新的阐释,使这一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鲜明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