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湟"花儿"是流行于河湟流域的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分析了河湟"花儿"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2.
明代,伴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河湟区域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国家政权对河湟社会区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这种渗入式的整合不仅维持了当地社会的内部稳定与和谐,而且对军政管理体制的完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北宋设立榷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官府的专卖与专买,在国防上达到羁縻蕃族的目的。自熙河开边之后,为联合河湟蕃族制夏和助边的需要,北宋在河湟一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屯、营田,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作为商品出现在北宋的经济贸易当中。  相似文献   
24.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相结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河湟道教。本文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尤其是以民和、乐都地区的道教与民俗调研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地方道教与民俗染濡并存,形成河湟地区特有文化现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25.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方向选择都是民族间文化的"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融合。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某一地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创造的生产力之一,往往使得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古老与现代的二重性特征。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走向现代市场产业化发展,在发展中明显地镌刻了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性因素。  相似文献   
26.
文章从三个方面就发展河湟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建构河湟现代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河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确定对待河湟多元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7.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8.
试论明代青海河湟地区人口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了明代河湟地区的移民活动状况,描述了人口迁移活动的历史过程,较详细考证了移民的来源、迁入区以及移民的方式等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移民史的空白,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的社会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与多民族文化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东部河湟流域是青海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的形成 ,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0.
抢婚是人类社会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婚姻形态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抢婚形式所具有的原生态的仪式及文化内涵如今在许多地区的婚俗中仍以不同方式保留着.青海河湟汉族婚俗中的闭户拒纳,藏匿物件;昏时嫁娶,挑灯引路;涂扮公公,妆抹"阿伯";酒酣设擂,拇战争胜等习俗惯制正是古抢婚文化的遗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