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95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河南民风民俗在明代中后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移民迁徙、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及明政府在中原所采取政治措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了明代河南风俗传承与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洛阳虽然工业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但在诸多方面同郑州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洛阳不可能超越郑州,短期内应在本土迅速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而郑州要发展成为跨省级、区域性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还需借助洛阳的工业和科技支撑。加上郑、洛辖区相接、联系便捷,两市政府之间的合作较易协调,因此,郑洛之间具备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基础,推进郑洛联动发展应有科学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民的社会阶层分化进一步深入,不同职业农民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在陆学艺、张厚义对农民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的基础上,以职业为基础,以不同职业农民的收入为主要依据,结合农民对不同职业的美誉度,农民的社会阶层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下层四个大类。从总体看,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类金字塔”型结构,而且,农村的社会阶层分化正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104.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量的崛起 ,使文学的家族性特点得到加强。这不仅体现在文学之士累世而出 ,而且还表现为创作上的共性特征 ,以至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文学集团。陈郡谢氏便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5.
失地农民心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的不断扩大,引发很多社会风险问题。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紧紧抓住其相对的被剥夺感、无助和迷茫感、强烈的不满情绪等心理特点,以农村基层组织为龙头,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不断理顺其思想情绪、激活其精神动力,使失地农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尽早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6.
江西省农民创业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创业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农业比重大的江西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通过对江西省农民创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农民创业的产业空间和潜力、创业模式及优化江西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农民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其获得的社会地位极不相称。应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普遍建立农会组织、增加普通农民的代表席位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8.
汴京曾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河南作家,对宋代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宋代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例,揭示出宋代河南作家的创作背景与成就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9.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农民抛弃土地,走向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弃耕。本文在分析了农民弃耕的原因及其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基于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716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分化、乡土依赖对农户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不断分化并未提高其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意愿,分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继续持有集体收益分配权,土地、宅基地的退出对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意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所在村的心理依赖水平有着显著的反向影响,即在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退出中,对其退出意愿产生影响的更多是农户对乡土的心理依赖,而非现实依赖。这要求在进一步探索中,既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完善退出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理性退出集体收益分配权,也要有历史的耐心,充分尊重农户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