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8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管理学   5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00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437篇
丛书文集   2738篇
理论方法论   1046篇
综合类   17683篇
社会学   1447篇
统计学   19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1271篇
  2012年   1277篇
  2011年   1600篇
  2010年   1421篇
  2009年   1600篇
  2008年   1495篇
  2007年   1697篇
  2006年   1855篇
  2005年   1850篇
  2004年   1703篇
  2003年   1646篇
  2002年   1325篇
  2001年   1152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额信贷引入我国已有近二十年了,对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小额信贷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小额信贷的产品设计、目标群体的定位、财务可持续以及面临的风险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其面临的可持续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92.
农民合作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为:通过扩散科技成果,提供根本动力;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提供自然根基;通过完善双层经营,提供制度支撑;通过聚合农民参与,提供群众基础;通过传导政府调控,提供必要保障;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供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93.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新时期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结合经济社会的大背景和趋势以及吉林省的现状和问题,探讨致力于吉林省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变革。  相似文献   
99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完全否定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即生态环境支撑力的有限性,完全违背了经济不断增长、物质财富日益增加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个法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高科技,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环境、资源相统一。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泰尔指数测算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区域间就业差异,通过测算发现,区域就业总差异主要是由区间差异造成的,区间差异对区域就业总差异的贡献为56.6%,三大地区就业总差异的下降也主要是由于区间差异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探寻促使多校区的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健康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就“原生态”唱法的划分、中国当代学院派声乐教育的发展、“原生态”唱法的评定标准以及“原生态”唱法的传承和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8.
芜湖旅游房地产开发环境分析——以芜湖华强城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都非常巨大。旅游房地产开发的优劣与其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全面分析芜湖华强城公司在芜湖的开发环境和自身环境,指出今后公司发展旅游房地产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客观上要求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也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00.
Immigrants and the process of incorporation can elucidate what it means to be a member of a national citizenry and sociopolitical community.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scholarship has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of internal migration to highlight citizenship outcom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fieldwork from Mumbai and Kolkata to show that citizenship status, rights, and belonging are more restrictive for Indian citizens who are internal migrants than for those who are not. It argues that development factors alone are insufficient explanations for citizenship outcomes in India, and shows that internal migrants experience a lesser citizenship status and curtailed citizenship rights because they are migrants rather than because of their impoverishment or because of the limited capacity of the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