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2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61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3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画会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国内画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规模之大,活动时间之久、组织机构之完善堪称一时之最。画会成立之后,以其明确的理念诉求,开展览、编刊物、办讲座,以及赈灾济困、书画救亡,积极而又高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与社会活动,为继承传统、发扬国光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2.
在历史纪录片中,影像修辞已经成为了重要议题.它在增强历史叙述的说服力,促进其成为可理解的东西,增进叙述主体与读者或者观众之间的沟通,帮助后者形成历史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改变传统文化意识的既成结构,形成新的集群/民族文化心理共同体。史蝶飞等认为当代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通过都市化的报刊阅读、旅游文化和教育选择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品位结构与身份认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不能简单地根据收入和社会行为进行界划,也不能仅仅按照西方通行的理论看待这一现象,它受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语境的多维而复杂的影响。罗如春提出赛义德是后殖民知识分子中惟一一位系统探讨知识分子角色身份的思想家。赛义德心目中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以流亡者、边缘人身份,打破专业藩篱,秉持业余态度,坚持社会批判,面对权势说真话,成为普适价值的捍卫者。赛义德本人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也表征了后殖民知识分子带有普遍性的角色身份及其认同期许。  相似文献   
104.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主流话语的建构,从而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与主流话语的高度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与主流话语之间不存在分歧,对历史叙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创作中出现的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偏离使刚刚建立的规范有了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5.
漫长的原始社会对于全部人类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开端和基础。原始社会的文化模式具有强烈的自在性和自然性。在原始社会,人类在总体上有了朦胧的类意识,而且这种类意识一开始就与宗教神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主要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演变中探讨原始社会人们的精神觉醒历程。  相似文献   
106.
“新边塞诗”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新诗"、"新边塞诗"和"西部诗歌"相互混淆,泛化且淡化了重点和特征,使得读者和作者都难以认知把握"新边塞诗";宏观视角、"大我胸襟"的主流性或意识形态性,也使得"新边塞诗"的景观和情思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制约着后来诗人的跟进和发挥;"新边塞诗"的书写内涵和书写方式,又与后起的诗歌潮流相悖,最终也就后继无人。这是"新边塞诗"淡出诗坛的根源,也是应该记取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7.
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实现了从历史之外回到历史之内、从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哲学革命,即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念的彻底革命,使作为“现实中的个人”一种属性的形而上学本身重新回到人身怀抱里;它是“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的历史是指包括人所遭遇到的自然和思维在内的“人类史”。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不是以本体论或存在论为核心的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8.
司马迁的《史记》是对近三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总结与弘扬。在这部巨著中,司马迁深刻地总结与大力地弘扬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与气节风范,并对"游侠"与"刺客"的作用与积极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辨证。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风范生动地体现在《史记》各种人物传记中,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诸海星 《唐都学刊》2011,27(5):47-57
《史记》是中国史学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不朽巨著,作者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代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司马迁修《史记》,不仅尊重历史事实,秉笔直书,而且还注意语言文字的锤炼,文句优美。他将叙事、抒情、说理的不同文体有机地综合起来,达到思想上、艺术上的高度统一,为后代文史创作提供了范例。《史记》不仅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而且对后世的散文、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早已流传至国外,在汉文化圈国家中亦有不小的影响。其中,《史记》传入韩国,特别受到韩国知识界人士的关心和推崇,为韩国学术界所重视。到了196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韩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期,不仅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术文化事业也步入正轨,同时韩国学术界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关心及研究也重新得到了高度重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韩国学者对《史记》的翻译和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在传播、普及和通俗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除简述《史记》在韩国的流传背景外,还分别论述自1971年至2010年近四十年来《史记》在当代韩国的翻译介绍与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空缺作一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0.
Walker Connor has argued that the conflation of nation and state leads to muddled thinking about both concepts. While his advisory is well-taken, the decoupling of nation and state can be taken too far, for nation and state are intimately conjoined in the modern era. There are important ideational constructs embedded in the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of modern state governance that condition the ideology of state-oriented nationalists. This idealisation of community is less marked among nationalist activists whose concerns are primarily cultural rather than political. The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the words and action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sations involved in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s of Quebec and Britta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