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4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9篇 |
民族学 | 82篇 |
人口学 | 33篇 |
丛书文集 | 370篇 |
理论方法论 | 66篇 |
综合类 | 1266篇 |
社会学 | 22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亢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21-25
各国在其外交中表现出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这与其政治文化资源的差异直接相关.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人逐渐培育起对自己国家地位的认知,也相应形成了发展与他国关系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中国人发展对外关系时的思维和行为.在中国丰厚的政治文化遗产中,影响中国人外交思维与实践的政治文化内容是有其独特内涵的. 相似文献
172.
陈静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2):117-120
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的长篇小说《寡妇》表现了作者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透彻的体察,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现实感。他以开阔的视野,深刻地展示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在这个急速变革的时代里不断发生的断裂性变化,这构成了他作品思想意蕴的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73.
王树亮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6-91
吉尔吉斯斯坦自独立以来出现的民众对国家认同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缺失,对于现代政治文化的脆弱、部族主义政治文化的坐大以及植入政治文化的"感召",构成吉政治文化的"碎片化"状态,共同催生了近20年的政治动荡。文章通过对吉政治文化的解读,揭示吉政治文化对其政治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4.
简论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当代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民俗文化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代文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路径,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民族文化意蕴为文学的主题提供了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175.
马史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7-79
彝族传承着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苦荞文化是彝族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苦荞麦是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粮食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彝族人总结了苦荞麦生产的习俗和经验;在彝族节日、婚丧嫁娶、祭祀鬼神等民俗活动中,苦荞麦往往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苦荞麦可食可药,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效和巨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6.
韩晓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3):242-246
为了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圣经》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有针对性,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圣经》文化对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影响和策略,认为《圣经》文化对大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对世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道德价值观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渗透《圣经》文化知识、开设《圣经》文化公选课或《圣经》知识讲座,已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7.
段微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33-136
《滇南山谣三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组曲,其源于云南彝族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云南的民俗特色和人文特色。作品既继承传统民风、民俗文化精髓,又推陈出新,并同西方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相结合,是国内现代钢琴曲中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78.
从“新闻纸”走向“文化纸”
—— 试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校报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银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80-85
高校校报长期被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新闻宣传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校园网的普遍应用,受众的信息需求发生变化,而校报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 局限性,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因而其作为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优势地位将被网络取代.校报 的出路在于实现从"新闻纸"向"文化纸"的转型,向传播先进大学文化的地位复归. 相似文献
179.
吴巧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85-87
文章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论述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三个重要方面:发挥自身的人格力量,把握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0.
詹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92-95
鲁迅先生在对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的译著中贯穿了自己的旅游美学思想。他对旅游一词做出了诗化定义,对旅游的本质进行哲学思考,并对旅游的审美启迪进行了叙述,强调了旅游给予旅游主体以丰硕的收获,同时对旅游文化大力倡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