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62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868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大学生创业失败之内因与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究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指出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必须找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2.
“课归场灶”与“课归商办”代表了清代处理盐法主体关系的两种相向立场。陶澍力主后者并努力践行,虽总体并不成功,但其意义主要在于对“课归商办”的确认,在于对清初以来盐法动荡的某种稳定。在这个意义上说,陶澍在两淮的盐法主张和实践具有“变法”和“改革”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3.
亲属称谓集中地反映了宗法制社会的习俗,同时也带上了显著的地域文化色彩。笔者拟通过分析以"妈老汉儿"代表的四川方言亲属称谓合称用法,从而说明巴蜀文化与四川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4.
关中方言区大部分地点方言有儿化现象,相对看来,西安、商州、武功、户县及其附近地区儿(化)尾词较多,扶风、眉县及其以西儿尾多自成音节,且儿尾词较少.西安等处单音节名词重叠成AA式后有小称作用,加上儿化作用又兼爱称,加上子尾无爱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西安等方言点子尾词为最多,且名词、形容词、量词可带子尾.关中方言的头尾与普通话特点基本一致.关中方言有一批能产性较强的形容词后缀,构成了形容词生动型."圪"字的使用范围由晋语区延伸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等处方言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5.
洪州禅的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的观点,鼓励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如佛性,获得解脱。道一的门下进一步发扬了这一思想。他们饱含个性的禅法,从现实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心性论,从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爆发了农民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现象,论文在系统地分析"民工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原因后,总结归纳了"民工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传播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最后指出了农民流动管理政策创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177.
毛泽东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廉政建设问题 ,他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 ,对加强执政党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和途径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执政党廉政建设思想。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探索 ,不仅对形成建国初期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 ,而且为我们党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以协调发展为保证的社会发展观和社会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公民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格范型 ,这种人格范型就是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的“法治型人格”。“法治型人格”范型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高素质的建设主体 ,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9.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0.
郑杰文 《文史哲》2002,2(6):67-70
张问陶诗以其情真事切被时人传颂。其写景诗、抒志诗、赠酬诗中 ,时时表现出诗人或仕或隐的矛盾心境 ,从而反映着那个政治桎梏时代的进步士子的共同心态 ,成为传统的入世文化与出世文化矛盾对立的历史缩影。联系清代学术研究思潮观照这一问题 ,可见张问陶的诗作 ,正是嘉庆以降“求实”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且具有文化先导的时代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