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2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8篇 |
理论方法论 | 25篇 |
综合类 | 830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诗序》的作者问题是诗经研究中的一大公案。而毛亨作《序》说在诸多争论中始终居于主流地位,具有相当的影响。但主张这一说法的学者却一直未能解释《序》、《传》间不合的矛盾。事实上,清初著名学者毛奇龄曾对这一问题提出过十分精辟的见解,却始终未受到学界重视。他不仅指明《诗序》本是《毛诗故训传》的一部分,即“故”和“训”,因而其作者同为毛亨;并且解释了《序》、《传》不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2.
《全清词·顺康卷》的出版,把清词、甚至清代文学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然而,把清词网罗无遗显然难度极大,搜遗辑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笔者近期关注清初词,发现许多唱和词集有《全清词·顺康卷》未收词作,顺便补录274首,以俟补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3.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在主体构成上包括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两个群体。华裔族群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欧阳桢等人,本土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林理彰,美国的宇文所安、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华裔族群的研究凸显出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影响研究,包括严羽诗论对前代文论的承传及其对后代文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二是对严羽诗论系统中“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及“兴趣”、“妙悟”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三是方法上移西释中和中西对话并用;四是注意吸纳中国和日本“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4.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25.
吴冠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104-110
明代嘉靖黄省曾刻本《谢灵运诗集》是现存谢灵运诗集中最早的版本。通过对该本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明代辑本谢集的仔细探讨,发现该本在谢集的整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未留意乃至利用这一重要版本,现有的谢灵运作品整理本均存有不小的缺憾。 相似文献
26.
张佩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97-99
文章认为,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辞>和<杂歌谣辞>等类歌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艺术成就和史料价值,应当予以充分认识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7.
28.
学《诗》以言,魅力倍增——略谈《论语》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69-73
《论语》既有直接对《诗》的引用,也有对其赋比兴表现方法的运用。无论是哪种运用,都能使人感悟到《诗》的美感和作用。"诗言志",表达的是情感,来自于形象思维,这种文学的思维与美术的思维颇为一致,都是对事物形象的描绘。《论语》学《诗》以言,语言表达技巧高超、魅力倍增。 相似文献
29.
李瑞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异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一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中不乏对自然灾异的描写,这些记载可以说是对灾异的形象而生动的再现。检索发现,《诗经》中涉及自然灾害的诗歌达到36首,占305篇总量的十分之一强。这些灾异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学性较上古灾异诗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0.
王英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24-31
李清照跨越北宋与南宋,以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44岁南渡为界,其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遭际的不同,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也因之相异。李清照作为婉约词之一大宗,其词作具有鲜明的婉约词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