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2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8篇 |
理论方法论 | 25篇 |
综合类 | 830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何宗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0-87
怡老诗社在明代的兴起 ,不仅反映了明代文化的一个侧面 ,而且反映了在当时政治、经济背景下文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情趣 ,并对明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朝鲜古典诗学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部分,具有抒情言志的表现说的东方美学特征,这与偏重于再现说的西方美学特征不同,与此相应,比起西方诗学的分析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美学形态,朝鲜古典诗学具有直观性和经验性的经验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53.
诸葛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2):9-12
本文拈出《原诗》中的“主客体关系论”作讨论对象,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文学以表现客观事物“理事情”为最高法则;二、“理事情”的把握和传达有赖于作者的“才识胆力”;三、诗歌艺术表现“理事情”的特殊性即在于“幽妙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惚以为情”. 相似文献
54.
陈玉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5):43-46
本文为清代嘉道时期寒士诗群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从姚椿的生存状态、心理心态切入,通过与寒士诗人郭、彭兆荪的比较,论列姚椿的诗歌理论并作品形态. 相似文献
55.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钱氏渊雅浩博的学力和洞微烛隐、老吏断狱的眼力为他从事"打通"式研究提供了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敢向历代名家论短长的学术魄力,更体现了钱学独有的魅力.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56.
胡晓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21-24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史上的不少空白.但由于此书成于众手,错舛之处亦在所难免,按页码顺序从该书中可拣出除刘禹锡部分(刘禹锡部分有另文论之)之外的、有明显误漏的注释十二条,并有翔实的史料可为此举证. 相似文献
57.
赵厚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9-114
蕉园诗社是清初钱塘著名的闺秀诗社,有较大影响,但因文献缺失,今人颇多误解。文章结合人物生卒年和活动情况,对蕉园七子、蕉园五子(陈说)等称谓进行细致考证,认为她们均不可能同时在一起唱和,七子、五子只是后人的概称;蕉园诗社前后延续近四十年,参与人员众多,约有十六人先后参加诗社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宴集、送别、哀挽等,留下许多作品。文章对这些活动一一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58.
本文按照“《四库全书》相关目录类”、“《四库全书总目》版本标注类”及“《四库全书总目》续补类”三类,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库”相关目录,分别在对各类目录著作的发展进行简要勾勒之后,对这三类目录各自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发展动因以及他们与四库学暨整个学术潮流发展的关系进行剖析.同时,由于学界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续补类目录”的界定存在分歧,故而这一节中,还在名称界定方面进行重点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9.
李玉宝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62-68
冯时可是晚明松江文坛著名学者、诗人。冯氏勤于耕耘,富于著述,仅诗作即达二千余首。然其生平、著述至今语焉不详,后人对其诗文创作褒贬不一,誉之者称其为诗坛“中兴五子”之一,为天子养士气、生士色,于世运功莫大焉;抑之者指其卑靡蹿驳,无一赞语。文章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详实地考辨,通过考辨指出,冯时可诗虽不能成家,但在吴中文坛仍是一位极具影响的诗文大家,甚至在晚明他也是一位较有影响的学者。其诗文创作是那个沧海桑田时代的形象注脚。 相似文献
60.
杨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越女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词汇,在唐诗中出现频繁,然而这一现象却极少被关注,文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越女一词进行简单地考释,并粗略分析唐诗中的越女形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