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7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675篇 |
人口学 | 453篇 |
丛书文集 | 373篇 |
理论方法论 | 216篇 |
综合类 | 2674篇 |
社会学 | 831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726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86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315篇 |
2004年 | 317篇 |
2003年 | 302篇 |
2002年 | 254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龙倮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4):1-7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方玲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164-173
在性别研究中,人类发展中的技术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而是具有典型的男性特质,女性被安排为技术边缘群体。这种固有的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认知具有深厚的传统并成为刻板共识。但在新媒体等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一种乐观的看法是弱势人群特别是女性由于技术接近和使用的可能性增加,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或社会参与权。但现实中女性在技术使用与技术占有方面存在障碍。从人类历史上的技术性别归属、技术的性别分层与性别气质、新媒体与女性赋权以及赛博格的性别重构等方面对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审慎看待新环境中的“赋权”想象。 相似文献
993.
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中的两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中,存在两个亟待重新认识的问题:女性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是否决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女神信仰真的说明了早期社会中女性具有很高的甚至是支配性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女性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不能单独决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它要通过社会评价系统起作用;"女神"信仰理论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并不能因此而断定考古材料中的泥塑都是所谓的"女神",也不能因此而断定早期社会中女性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从世界史和人类学的视野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94.
朱文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78-82
土家族族源目前有各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巴人说,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濮人说,乌蛮说.本文质疑上述几种说法,并提出土家族来源于"僰人"说. 相似文献
995.
拓女性写作天地,谱女性话语篇章——-从《叔叔的故事》、《长恨歌》看王安亿小说中女性话语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的小说擅长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她们的内心困惑、抗争,以突现女性的价值意义。她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从女性经验出发,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建构着女性话语,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成功地实现了反男性叙述。 相似文献
996.
曹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引来后世众多的次韵效体之作,其中最为奇特的一例,当属出于海东女子徐氏(1753—1823)之手的《次归去来辞》。因为这样的题目通常为反省仕宦经历的男性诗人所染翰,在仕途之外的古代女子则极少尝试。徐氏向往隐逸而又笃于人伦,这使其笔下的“归去”图景既清气袭人,又饶益亲情,在步趋陶赋中自显特色。作为异域女子,她在观照和汲取中国隐逸思想的资源时,把退隐之道与保家安邦的理念加以调和,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的一种生活化的交汇形态。将徐氏置于中韩女性与隐逸文化的结缘历程中,不难看出女性发挥隐逸价值观的相应的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997.
土族人口生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1):42-45
文章依据人口普查数据,对土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孩次别生育率、低年龄生育率及人口再生产率进行了考察。认为土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尽管有较快下降,但仍然存在较为普遍的多育和早育现象。为此,应当从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及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入手,促使土族人口的生育模式趋于优异化。 相似文献
998.
论少数民族禁忌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白兴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62-65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的禁忌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阐述了传统禁忌习俗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许多优良传统值得借鉴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999.
周远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13-15
从<论语>文献学来考察,孔子对女性是正面肯定和赞颂的,而非歧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为女子呜不平,并非秦汉以来,尤其是宋明理学家们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或个人需要的故意曲解.为此,应从<论语>内证和有关文献及文字训解、社会思潮和传统文化等多视角加以辨证,以还孔子女性观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00.
冼夫人与民族团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冼夫人是 6世纪时岭南俚人的首领 ,她一生的活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力阻攻战掠奴 ,惩治贪暴、化解民族矛盾 ,鼓励俚汉联姻 ,加强封建制度、加速岭南地区的汉化进程 ,从而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