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4篇
丛书文集   749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3979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及其概念特征的剖析,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并由此提出了若干教育改革的方略和教育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成果,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得出的重要实践结论,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华文明成为人类惟一一条没有断流现象的文化中功不可没。以人文精神为本质性规定的儒家文化,关注的是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追求的则是一种属人的存在方式和人性的提升。《孟子》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最能集中体现儒家的这种人文精神,然而,世人对此尚少有专论。在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亘古话题的同时,从《孟子》人文精神的人性特征、人本特征、人文特征和人道特征四个方面解读“人之为人”的本真和内涵,认为“仁义”是现代教育寻求的价值核心,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则是现时代背景下主体性人格所应具有的整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用事的探讨是构建其独特诗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从诗人诗作的用事实例着手,分析诗词用事的偏差与失误;其次,他提出了《苕溪渔隐丛话》用事的标尺———“合理”;最后,表达了他的用事理想———精切。《苕溪渔隐丛话》这种独特用事论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为后世用事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创新是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基本内涵,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状,即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教育自身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如何构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符合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的教育平台,充分体现大学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7.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在优美的叙事中浸透着浓浓的政治意识。她通过黑人的悲剧命运和黑人日常生活的书写,弘扬黑人的实用美学理念;通过黑人语言的优美与诗意、黑人音乐的激情与旋律,展现了黑人文化的美学内蕴,同时赋予作品温厚质朴、扑朔迷离之美感。因此,莫里森的作品给人以新奇而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8.
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对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运行中入学机会是否均等、受教育者受教育过程和结果是否公平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成因,并根据教育公平所具有的特征提出了消解教育不公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9.
浅析邓小平社会和谐思想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所追求的社会和谐是立足于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社会和谐”。这种现代社会和谐和传统的和谐思想相比,在目标取向上有五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出发点不同;二是遵循的原则不同;三是存在的社会形态不同;四是维持的方法路径不同;五是根本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110.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离不开培训资源的有效支持,但教育技术培训资源的建设、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绩效为出发点,以建设优质的培训资源为突破口,针对当前培训资源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着重讨论培训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