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内容,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人们在表述时往往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或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来概括延安精神.其实,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已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同国内外反动派的英勇斗争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表现得最鲜明,最充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高等教育中 ,素质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校园环境建设出发 ,以校园中的人文环境为例 ,全面论述了校园环境建设对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礼学源于关系人类存在的意义系统的古礼 ,它是对濒临崩坏的古礼的承继 ,又是中华礼文化得以形成并传衍久远的端绪。本文从文化的制度层面入手 ,把“礼”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对孔子礼学的历史形成及其文化意义作一系统分析 ,从而看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群众路线教育时,重提焦裕禄精神,因为焦裕禄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完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宗旨的综合体现。本文试图在分析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根源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如何实现焦裕禄精神的常态化,这对于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带动社会前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积极性、创造力和增值潜力是组织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对人的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中决定性的因素。而对人的管理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当代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向复杂人转变,而管理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促使管理从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由此,探讨和研究人性化管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作为人生哲学,注定与人性具有特殊关联.而人性既不体现为单纯的自然性,也不体现为单纯的精神性,而是处于自然性与精神性(或者说物性与神性)之间.这是人性的张力结构.如果人性仅仅等同于物性,伦理学就是多余的;如果人性仅仅等同于神性,伦理学也是多余的.正是因为人性是具有物性与神性的复合结构,伦理学的诞生就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着力刻画了雷梅苔丝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在一个孤独的大家族里,雷梅苔丝既是美的化身、亦是纯洁的象征和善的体现.中国作家蒲松龄也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爱笑的狐女婴宁.她们都在世俗世界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体现出作家对肮脏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美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中文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论述了注重历史感的培养、处理好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史学为文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顺 《阴山学刊》2006,19(2):61-66
孔子与耶稣的对比研究是孔汉思先生儒教与基督教对比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比分析中孔汉思表明了对于孔子和耶稣的态度也即是对于两教在人性论上的态度。这种对比建基于孔氏的世界伦理构想,在这种目的的指引下,孔汉思重点关注两教人性论的相异之处即“人性论的乐观主义”和“人性论的悲观主义”,以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达成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里"女娲补天"的故事来自佛教,是《五灯会元》里"女娲补天"故事诗意化的演绎。小说以曹雪芹家族百年兴衰史为素材,敷演了贾府百年兴衰成败的历史,借贾宝玉挣脱佛法枷锁、走出浊法和清法迷人的圈子、获得大自由与大安宁的非凡经历写出了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受释迦牟尼生平事迹启发、发愤图强、磨炼心志、摆脱烦恼和痛苦束缚、谱写不朽篇章的传奇人生。神话传说、禅宗典籍、《红楼梦》里的"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内容和思想略有参商,但蕴含的精神却完全相同,即体现了传说史上的女娲、宗教史上的释迦牟尼和文学史上的曹雪芹伟大的仁爱精神和淑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